著名作詞人小軒從小志願是當個作家,結果作家夢未實現,卻走上另外一條創作之路,成為作詞人。
「我是從寫新詩到作詞,但兩者差別很大。歌詞要有押韻,而且文字要美。」小軒表示,先生譚健常曲做好之後,她負責填詞,工作時夫妻常為了歌詞爭吵,在磨合過程中,歌詞往往改了很多次,滿折騰人的,不過看到歌曲受到歡迎,就像他們第一張專輯黃鶯鶯的《呢喃》唱片大賣,就會覺得一切的辛苦都煙消雲散。
寫過《三百六十五里路》《流連》《牽引》《三月裡的小雨》《夢駝鈴》等非常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小軒表示,每首創作都是她的心血,很難區分哪一首最滿意。而一首歌會紅,除了詞曲要好之外,也和宣傳和當時的環境有密切關係。小軒指出,她寫的每一首歌都是歲月和感情的結晶,不管是否大受歡迎,對她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作詞對我的人生來說,確實有一種療癒的功能。」小軒表示,寫歌最大的欣慰是得到認同,常有人跟她提到她的歌曲寫出了他們的心聲。小軒並透露,她寫「牽引」這首歌時剛好碰到知名作家三毛的先生突然過世,於是小軒把對三毛的關懷寫在「牽引」這首歌曲之中,而且一氣呵成,沒想到這首歌獲得這麼大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