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臺北市社會局宣布啟動「孩子的守護星─補網行動」,以「補強校外風險缺口」為核心,從115年起將公私協力,針對補教業者及家長推動20場工作坊、並首度推出北市版兒少數位安全分齡教材,為孩子放學後的生活場域建立更密實的守護網。
臺北市社會局指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遭遇性影像散布、裸照勒索、網路誘騙等數位性暴力案件大幅增加,且年齡層持續下降。除了家庭與學校應積極防制外,補習班、安親班等非正規教育場域更容易成為案件延遲發現的破口。為補強相關環節,臺北市攜手防暴聯盟,結合司法、警察、教育、社政、補教業主與兒少家長六大力量,共同推動「孩子的守護星-補網行動」。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表示,期望致力讓社會安全網更為綿密,當看到問題時,一定要把這個網補起來,所以臺北市的「補網行動」就是要面對性影像散布等重大議題,讓孩子也不至於因一時失誤,而成為一輩子的陰影,呼籲更多人重視這個議題,一起努力讓憾事不再發生。
臺北市社會局說明,將與防暴聯盟及多領域專家合作,針對3到8歲幼童與9至12 歲兒童分齡開發兩套「兒少數位安全教材」,預計115年度公開上架,提供家長、教師與補教人員免費下載使用,並納入婦女培力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親子館及各級學校的自辦訓練課程。此外,教材也將融入「性騷場所防治」觀念,強調場所負責人需積極建置安全規範、管理流程與預防措施,從場域端強化安全網絡,降低兒少遭遇不當風險的可能。
臺北市社會局表示,將透過補教協會、教育局等公私網絡系統,廣邀補教業者與家長共同參與20場工作坊,課程內容涵蓋:數位性暴力新態樣、裸照勒索與影像外流的處理方式、補教場域界線與互動風險、通報流程與第一時間應對、家庭中的數位協議與親職對話工具,以提升家長與補教人員數位性暴力的辨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