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多年來持續維運位於高雄市杉林區的雙偏極化都卜勒氣象雷達。該雷達長期提供山區降雨觀測、颱風與豪雨研究的重要資料,是國內災害氣象研究的重要觀測基礎。隨著原有階段性觀測任務告一段落,為使科研資源持續發揮價值並深化國內氣象觀測能量,國研院海洋中心將此雷達系統捐贈予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象徵國家級科研儀器功能的延伸。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大氣科學系自1987年起即投入氣象雷達觀測研究,並在2004年接收民航局桃園國際機場的氣象雷達,成功升級為國內第一部雙偏極化雷達,對國內降雨預報技術精進及防災預警強化具有指標性意義。李明旭院長表示,國研院的雷達捐贈對中央大學乃至北臺灣大氣科學研究均具關鍵意義,可延續校方在劇烈天氣、豪雨對流與水文氣象領域的長期研究能量。
國研院海洋中心表示,該雷達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搬遷並安裝於中央大學校園內觀測位置。運轉後,憑藉北臺灣地理優勢,鄰近人口密集區及重要水庫集水區,將能更完整監測由臺灣北方海域移入陸地的東北季風降雨、梅雨鋒面及夏季強對流系統,進一步補強現行雷達網在北臺灣及中高海拔地區的觀測解析度,有助於提升豪雨事件短時預報及防救災應變能力。
未來,該雷達系統除了支援中央大學相關課程與科研發展外,將持續與國內氣象及防救災單位合作,透過即時資料應用及分析模式整合,將成果回饋社會,強化國家層級的氣象科技韌性。藉由本次捐贈合作,不僅延續科研資產生命,也兼具人才培育、防災研究推動及社會責任實踐等多重意義,為跨機構科研資源共享樹立重要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