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特教學生以更貼近自身需求的方式理解性別平等議題,臺北市教育局舉辦「114年度特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教材開發成果會」,由四所特教學校依學生特質設計的教學媒材、活動與情境式教材,分享如何在特教現場運用多元方式融入性平理念,讓每位孩子的特質與差異,都能在教材中被理解與看見。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臺北特殊教育學校以繪本作為教材核心,運用圖像大、文字少、貼近生活的設計,使不同認知程度的學生都能在故事中找到連結。繪本具有趣味與多元視角,讓永續與性別平等概念能自然進入孩子心中。為提升教材操作性,教師規劃性平萬花牆、地球守護隊、生態守護者、蔚藍行動、故事裡的永續力量與我的永續宣言等闖關活動,引導學生從閱讀到實作,再從體驗走向思考,讓每位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理解。
啟聰學校以聲音為切入點,設計「那些年,我們在歌曲裡學會愛與被愛」教案,透過音樂劇、電影片段與流行歌曲,引導學生理解情感與人際互動中的尊重與平等。課程結合律音管演奏與創作,讓學生在節奏中表達情緒,並在合作練習中學習傾聽、溝通與共感,使抽象的情緒與關係概念更容易掌握。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將學生熟悉的節慶活動設計在教材情境,帶領學生思考角色與分工,理解性別角色並非固定,而是依興趣與能力展現多元樣貌。像是把教師節、母親節等活動融入性平討論,學生在布置與參與中體會不同的表現方式都值得被尊重。戲劇活動則讓學生以肢體、語氣與表情模擬角色情緒,在演出中練習換位思考,使教材學習延伸到生活互動中。
啟明學校的「身體紅綠燈」教材聚焦於身體界線,透過紅燈、黃燈與綠燈引導學生辨識行為界線與安全感受,並以觸覺教材與情境演練,練習表達喜歡、不舒服與拒絕。課程強調「自己的身體由自己做主」,希望學生在安全的學習情境中建立自我保護能力,也理解尊重他人界線的重要性。
臺北市教育局指出,對特教學生而言,性平教材不只是教案,而是一道陪伴成長的光,讓理解、尊重與多元在日常中自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