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北市林口的「國家檔案館」今天(17日)開幕,總統賴清德勉勵檔案局同仁,依法爭取檔案,確保全民共同記憶;以最大開放最小限制為原則,落實開放政府目標,同時與校園、社團等攜手,深化合作推廣,賴清德總統也表示,檔案館的成立象徵國家落實開放政府與轉型正義的決心,盼全民在真相基礎上團結前行,持續守護臺灣民主。
賴清德總統指出,國發會團隊以最新的思維迎接國家檔案館成立,推動檔案管理智慧化,使所有走入國家檔案館的民眾都能更便利地搜尋所需資料,值得給予高度肯定。
賴清德總統也對國家檔案館的同仁提出期許,首先,國家檔案館負責徵集典藏各級政府重要檔案、民間珍貴文書及國外典藏的臺灣相關檔案,這些檔案不是全民共同的生活記憶,期盼中央與地方機關都應依法徵集、完整移交檔案,不應以任何理由拒絕或遮蔽,確保國家檔案館能完整收錄並妥善管理。
另外,國家檔案館在管理與運用檔案上,應以「最大開放、最小限制」為原則,公開運用檔案,讓國家行為接受人民檢視,才能真正落實開放政府與資訊公開的目標。同時,他也鼓勵檔案管理局加強與校園、社團及在地場館合作,透過檔案轉化與推廣,培養以證據為基礎的論述能力,也能夠了解臺灣多年來,不論在政治、經濟、產業、文教等各方面努力的軌跡,也據以推動臺灣的民主及各領域進一步發展。
賴清德總統指出,今年對臺灣民主運動而言,是相當有意義的一年,因為從9月10日開始,臺灣解除戒嚴的天數正式超過戒嚴統治的天數,感謝國家檔案館首檔特展展出解嚴令、政府廢止《懲治叛亂條例》及《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修正刑法第100條等檔案原件,並邀請國人朋友走進國家檔案館,看見臺灣如何走出威權陰霾,邁向光明、民主的每一個步伐。
總統強調,國家檔案館開幕,除展現政府要保護國家紀錄、保存國人記憶的決心,也展現政府落實政治檔案開放的堅定態度,更是轉型正義的重要實踐。期盼一起努力,透過檔案的公開讓更多人理解前人追求民主的堅定,思考民主、法治與人權的可貴,進一步凝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和平的共同意識。
「國家檔案館」將於11月22日正式開館,試營運首月已經超過10萬人次參觀,目前檔案館策畫「島讀·我們的故事」常設展及「重返1987—解嚴檔案」特展,同時並設置「阿凱將小屋」兒童體驗室、檔案FUN體驗等,民眾可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