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15日)舉辦焦點座談暨記者會,以「擁抱AI,中小學教育如何創新?」為主題,邀請多位推動「教育AI」的專家與學校代表,分享AI在校務發展與教學創新的應用成果,同時為將於11月22日舉行的2025教育政策研討會進行會前暖身。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教授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人工智慧(AI)的迅速發展為教育帶來挑戰與機遇。面對教與學的轉變,教育現場應善用AI技術支援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量,進而優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習成效,並擴大「因材施教」的實踐,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更符合個別需求的學習機會。黃董事長強調,本次座談旨在呼應AI教育的國際趨勢,提供經驗交流的平台,凝聚教育界對AI賦能教學創新的共識,為臺灣教育的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臺中教育大學郭伯臣校長以「教育AI的國際趨勢」為題指出,全球各國在教育AI發展上多採混合模式,兼顧學生學習、教師增能與倫理規範。他歸納五大重點方向:建立AI素養架構、制定國家級K-12策略、將生成式AI應用於課程與評量、促進學校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他強調,AI應成為教育創新的助力,而非取代人類的思考與價值。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分享「新北市AI教育局」的轉型經驗。張局長指出,推動AI教育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於「治理」,唯有鬆綁官僚結構、建立信任與心理安全,科技創新才能真正落地。新北市透過明確願景與分階段策略,達成行政減量、教學創新與生活平衡三大成果,讓AI成為提升教育品質的治理工具,而非壓力來源。
新北市永福國小蔡明貴校長以「AI賦能,校長領航」為題,提出在AI時代校長須從行政管理者轉型為「首席賦能長」與「願景領航員」。台北市仁愛國中李美惠主任談到,AI已進入課堂成為學習的日常,現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傳遞者,而是「引導者」與「學習教練」,要透過AI釋放更多時間與空間,陪伴學生培養思辨力、創造力與人文素養。南湖國小陳錫安主任則以臺北市教育局推動的「酷AI學習系統」為例,展示AI如何翻轉學習模式、減輕教師負擔並促進教育平權。
黃昆輝董事長最後總結,AI在教育上的應用已是全球趨勢,呼籲臺灣應設立跨部會推動小組,統籌師生AI素養、人力需求與人才培育等工作,期望能建立長遠的AI教育政策藍圖。他同時強調教育的核心在教師,政府應優先提升教師AI素養,於師資培育與在職訓練中落實AI應用,並以制度性獎勵鼓勵教師進修。黃昆輝董事長也期盼家長理解並支持學校教育,親師合作共同推動AI時代的教育轉型,讓科技成為培育人才與強化國家競爭力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