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中研院發展國際合作 諾貝爾獎得主來臺交流

2025-11-1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賴清德總統出席「臺灣橋梁計畫-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系列」啟動儀式(圖片來源:中研院)

賴清德總統出席「臺灣橋梁計畫-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系列」啟動儀式(圖片來源:中研院)

為促進臺灣與世界頂尖學者的深度交流,中央研究院與臺灣大學等12所學研機構,攜手世界和平基金會(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on),共同推動「臺灣橋梁計畫」(Taiwan Bridges),邀請超過3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未來半年接續來臺交流。

 

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表示,包括「中央研究院講座」及院內各所和中心講座,每年至少邀請一至兩位諾貝爾獎級大師來臺交流並促成學術合作。諾貝爾獎的高知名度除了激勵青年學子拓展求知與學習的視野,也希望能藉此契機,喚起社會各界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共同支持打造經費穩定、自由開放、鼓勵創新的科研環境。更重要的是,讓臺灣學者學習成功研究背後所需的創造力、持久力及解決各式問題的能力。中研院除了在未來半年內將接待多達10位、不同領域的得主,也計畫再邀請今年甫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John Martinis博士,以及1997年化學獎得主John Walker博士來臺交流。

 

廖俊智院長表示,中研院身為臺灣最重要的國家級研究機關,以成就全球頂尖研究為己任,透過「臺灣橋梁計畫」,讓臺灣科研界的優秀表現,以及優勢強項被世界看見。期許這場盛會惠及全國大學與研究社群,透過與國際頂尖學者的對話,更激發臺灣學研界追求頂尖研究的潛能,進而發揮臺灣在全球科研的影響力。

 

中央研究院表示,「臺灣橋梁計畫」執行期間為今(2025)年11月至明年4月,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ndre Geim博士演講揭開序幕。後續還有兩位講者,分別是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ger D. Kornberg博士,在11月20日主講〈疾病的終結?生物醫學的非凡發展及其對人類的意涵〉;12月1日由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Nadia Murad女士擔任主講,主題為〈誰能推動全球衝突相關性暴力(CRSV)的終結?個人故事的力量與行動主義的角色〉。講座和活動資訊可上中央研究院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