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臺灣歷史轉藝事務所製作的舞台劇《茗王-臺灣茶業之父李春生》,以劇場形式轉化臺灣歷史與茶文化,將茶葉製程融入演出之中,觀眾隨著劇情推進,不僅能了解臺灣烏龍茶的發展故事,更能從中獲得製茶知識。藉由劇場的轉譯力量,使觀眾「無痛學習」,在觀賞中自然吸收新知,11月7日到9日於水源劇場連演四場。
臺灣歷史轉藝事務所表示,此劇由四位演員洪健藏、于浩威、鄭舜文、顧希妶分飾多角,角色轉換自如。從渡海開墾到茶箱貨運,以極簡舞台與道具呈現豐富場景與事件。導演宋厚寬以細膩筆觸描繪李春生與杜特從陌生到「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合作歷程,呈現兩人如何互相成就、共創臺灣茶業黃金時代。
舞蹈設計李羿璇以製茶流程將揉捻、炒菁等動作轉化為舞動語彙。音樂設計許淑慧融合中西文化,以臺灣北管「弄空」為茶之主題,並穿插蕭邦、舒伯特等古典片段及南管四大譜〈梅花操〉,創造出音樂的多樣與驚喜,呼應李春生「亦中亦西」的文化特質。
舞台劇以極雅的臺灣台語呈現,在臺語指導暨劇本編修陳金泉老師的細心教導下,演員於排練中不斷練習正音,無論文言或白話皆能精準掌握。劇中詩意的詞句,傳達出臺語的優雅與深度,讓觀眾重新感受母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