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青年走入地方、關懷社區,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持續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陪伴青年以行動回應地方議題。今年共獎勵50組行動團隊。Changemaker計畫暨青聚點計畫成果展將於11月29至30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登場,青年署邀請民眾進場參觀。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科長黃雅玉表示,114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暨青聚點計畫成果展將於11月29至30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登場。今年以「青年居久屋」為主題,匯聚超過百組青年行動團隊,展出青年在地實踐的縮影。
青年署分享,參與團隊中,來自彰化與高雄的兩組青年以創意手法喚起歷史記憶,讓過去被塵封的故事再次被看見,並轉化成為推動社區共好的能量。
來自彰化二林的 「蔗青文化工作室」 由二林高中畢業校友組成,行動場域涵蓋彰化西南四鄉鎮。團隊以1925年發生於二林的「蔗農事件」——臺灣農民運動的開端做為主軸,期盼不僅在事件百年之際,回顧這段歷史,青年們透過田野調查、Podcast《蔗ê代誌》、歷史地景走讀、「文協電影隊」社區放映、臺灣民報漫畫轉譯及教師教案設計等多元形式,讓地方歷史有機會再次被閱讀與傳承,也讓大家重新認識曾在此生活與行動過的人們。
同樣以糖業文化為切入點的「吾所視事」團隊,則以高雄橋頭「興糖村」為行動基地,從青年視角探索百年製糖聚落的生活樣貌,並以「橋頭敲敲門」田野調查訪問居民,蒐集聲音與影像素材,進而創作桌遊《再見興糖村:尋找消失的村落》,以遊戲、教育方式傳遞地方記憶。同時辦理「興糖村的日與夜」地方展覽,結合藝術與互動體驗,邀請村民與青年共同參與,展現興糖村過去與現在交織的文化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