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臺文館新書《掛蚊帳的夜晚》 分享文學基地的故事

2025-11-06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新元久曾於1940年代入住臺灣文學基地,是第一代的原住戶。(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新元久曾於1940年代入住臺灣文學基地,是第一代的原住戶。(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華、台雙語繪本《掛蚊帳的夜晚》,以臺灣文學基地原住戶新元久先生為主角進行創作,介紹日治時期居住在台灣文學基地生活的住戶,從他的生命經驗回望臺灣文學基地及週邊的故事。

  

國立臺灣文學館在文化部支持下,以臺灣文學基地的歷史發展及保存過程為發想,出版華、台語雙繪本《樹可能記得》,並獲2025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插畫展入選,今年再度與創作者Ballboss周宜賢合作,出版華、台語雙繪本《掛蚊帳的夜晚》/《掛蠓罩的暗暝》,將時間拉到二次大戰前,聚焦當時在臺灣文學基地生活的住戶與其生活。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掛蚊帳的夜晚》這本繪本的誕生,也是一次文化記憶與語言傳承的延續,透過「原住戶的故事」,讓這座曾見證時代更迭的老屋,訴說屬於臺灣的故事,書中描述的許多生活樣態,也更靠近父母訴說的昔日回憶。

 

繪本主角原型新元久先生1931年出生於臺南州麻豆明治製糖社宅,童年在甘蔗園與糖香中成長,戰後返日的新元久,進入「明治製菓株式會社」工作,是經典零食「蘑菇山」的開發者,對臺灣情緣深厚,認同這裡是他的「故鄉」,這次成為書本主角,他深感榮幸。

 

繪本創作者Ballboss表示,此次創作先進行了訪談,並從新元久所提供的珍貴材料,以及再翻找大量史料、照片中形塑當時的臺灣。從嘉南平原的甘蔗田、摩登臺北的百貨店,到縱貫鐵路的旅行、阿里山上的小學遠足、臺灣同學,還有崇拜的嘉農棒球選手,以及臺灣家庭為防蚊,在夜晚入睡前必掛上的蚊帳等等細節,創作出的故事裡新元久回到了家,臺灣文學基地也找到了前身的記憶。

 

臺文館表示,配合新書出版,臺文館策劃北部、南部共5場推廣活動,其中也安排了3場台語專場,透過繪本故事與民眾對話。教育電臺曾鈺羢臺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