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學校變美了 北市114年投入770萬優化11校穿堂環境

2025-10-3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教育局推動「校園穿堂環境優化」,幸安國小建置巴洛克風格櫥窗,展示校史與學生榮耀

臺北市教育局推動「校園穿堂環境優化」,幸安國小建置巴洛克風格櫥窗,展示校史與學生榮耀

臺北市教育局積極投入校園環境改善工程,聚焦校園中容易被忽略的動線空間,推動「校園穿堂環境優化」,114年投注770萬元、補助11所高國中小學校完成改善。教育局表示,改善工程以美感設計結合教育理念,讓原本只是作為通道的穿堂,轉變成有溫度、有故事、有參與感的學習空間,讓孩子從進校門的那一刻,學習就開始發生。

 

臺北市教育局說明,114年度完成改造的11所學校,不同於以往穿堂強調師生通行的動線、或是重要事項的公告,各校依自身特色與校園文化進行設計,規劃並打造出富有創意與溫度的穿堂。幸安國小結合歷史建築與巴洛克風格,設置櫥窗展示校史與學生榮耀,展現校園文化底蘊,更強化師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民權國小改善幼兒園穿堂,透過色彩、光影與材質的巧妙運用,營造溫馨且富有學習功能的跨領域空間,讓孩子們能自由探索與學習成長。

 

國語實小配合80週年校慶,運用穿堂牆面設計校史發展的「學習地圖」,透過行動載具掃描QRcode,瞭解學校發展沿革,將教學與情境融合在一起,成為學校穿堂的一大亮點,讓學生能自主學習。國語實小六年級陳同學表示,新穿堂變得很舒服又美麗,最酷的是牆上的「世界地圖」,只要拿出平板或是手機掃描地圖的QR code,就可以自己看到學校以前的故事和發展歷史,這樣一邊走一邊玩,不知不覺就學到了東西,穿堂變成了一個超酷的「學習遊戲場」。

 

臺北市教育局指出,優化後的穿堂空間,不僅提升學校整體環境質感,也讓師生與家長對校園有更深的認同與歸屬感。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115年度已規劃15所學校進行優化改善,讓更多孩子能在安全、舒適、充滿美感的校園中快樂學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