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全國失智人口突破35萬人,其中六成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主任指出,現在除了新藥、認知訓練整合、社會處方籤三大解方,才能真正迎來改變的契機。而臨床試驗及真實世界數據均顯示,新藥能有效減緩疾病惡化,讓病人維持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與家屬滿意度達七成以上。
天主教耕莘醫院建立從社區發現、診斷到治療追蹤的一條龍照護流程,結合個管師與長照資源,協助家庭共度照護歷程。劉議謙主任強調,阿茲海默症的治療不僅侷限於藥物層面,也只能解決病理的層面,對於生活與能力的幫忙不大,更需要從認知訓練與社會參與著手,建立全方位的照護模式。
耕莘醫院失智症團隊攜手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開發「每日腦點心」APP,研究員李佳頴表示,將新藥治療與遊戲化認知訓練結合,讓患者邊治療邊健腦,這款APP以失智常退化的腦區為基礎設計14款簡易遊戲,涵蓋注意力、執行功能、工作記憶、數學、視覺空間、語言等認知面向,每次訓練僅需2分鐘。李佳頴研究員形容,大腦神經連結就像山路,常走就不會長草。APP可即時記錄訓練數據,讓醫療團隊與家屬清楚觀察用藥前後變化,如同「大腦的血壓計」,成為評估新藥療效的重要輔助工具。
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高淑真表示,耕莘醫院與中研院的跨領域合作,是地方醫療與國家級科研結合的典範。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失智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此次創新整合模式,正是推動長照3.0、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