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21)日於國立嘉義大學蘭潭校區舉辦「114年度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以「師道啟程,育韌前行:師資生的職涯支持」為主軸,邀集全國師資培育大學主管及代表、專家學者共同與會,針對師資培育的數位轉型、創新實踐及專業支持策略展開深度交流,為我國教師教育注入新動能。
教育部自94年度起每年辦理師培主管聯席會議,已成為全國師培大學的重要交流平臺。今年會議由國立嘉義大學承辦,為期兩日,首日聚焦「數位與AI浪潮下的師培轉型」、「師資生職涯支持策略」、「師資培育創新改革」、「普特融合教育」、「重大議題如何融入師培課程」,及「偏鄉師資培養」等議題,透過焦點沙龍、專題演講與分組論壇,促進實務與理論的對話,共同探索師資培育新模式。
開幕式由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武曉霞與國立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共同主持。武司長於致詞中指出,教師需在培育階段獲得充分支持與陪伴,以培養因應環境改變的能力。教育部持續強化師資培育政策推動與資源整合,將AI素養與社會情緒學習(SEL)納入師培課程設計的核心,以培養兼具專業知能與人文關懷的教師。
武司長進一步說明,教育部透過推動AIPACK計畫及「精進師資素質及特色發展計畫」等方案,將師資生的數位教學能力列為培育重點指標,期能強化教師AI素養,使科技成為教學與學習的助力。同時也提醒,AI的便利不能取代教師的教育初心及專業,唯有善用科技並懷抱教育本質,方能推動教育的深度轉化。
此外,教育部積極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計畫」,鼓勵師培大學將情意教育融入課程,培養師資生的自我覺察、情緒調適與同理關懷能力。武司長強調,科技與情意並行,理性與溫度共存,才能培養出更具教育影響力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