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競賽 中原大學摘鉑金獎

2025-10-20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中原化工系劉偉仁教授(右1)以鋰電池負極材料專利技術勇奪創博會最高榮譽「鉑金獎」。(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化工系劉偉仁教授(右1)以鋰電池負極材料專利技術勇奪創博會最高榮譽「鉑金獎」。(中原大學提供)

 

2025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日前落幕,為期三天的展會匯集來自日本、美國、英國等19個國家,近450家廠商、超過1,100件專利作品同場競技。其中,「發明競賽區」共有500件作品參加競賽,中原大學今年共有6組師生團隊參賽,抱回6項大獎,包括1面最高榮譽「鉑金獎」、3面金牌、1面銀牌與1面銅牌。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劉偉仁教授以「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專利技術勇奪最高榮譽鉑金獎,他指出,這項材料最大的特色是循環穩定性很好,又能快速充電,應用範圍非常廣,如3C產品、工具機,甚至電動車都能用得上,未來在能源技術上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機械工程系黃信行教授以「梯形波補償裝置及梯形波產生裝置」榮獲金牌獎,以「顆粒狀食品清洗殺菌分裝設備及方法」再獲銀牌。

 

機械系副教授黃建勝以「可移動式太陽能獨立集熱儲能系統」摘下金牌。該系統具有低成本、零碳排與高攜帶性等優勢,可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或電能,滿足日常用水與戶外熱水需求,展現節能減碳的永續理念。

 

醫學工程系副教授林政鞍則以「用以製備近紅外二區顯影劑的裝置及方法」榮獲金牌。此技術可應用於血管、乳房、肝臟及視網膜造影,為臨床診斷提供高對比度、即時影像的創新顯影方案,協助醫師更精準診治。

 

化工系教授林義峯以「製備負載有氧化銅之纖維素氣凝膠的方法」榮獲銅牌。該研究開發的光壓電異相觸媒在水污染治理上具高效能,未來更可延伸應用於紡織與醫療吸收材料領域,展現高度商品化潛力與永續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