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年度盛會「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將於10月16日至18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登場。活動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攜手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及運動部共同主辦。今年共展出220件技術成果,聚焦「智慧機器人」、「量子科技」、「運動科技」、「AI應用與產學合作」、「晶創臺灣方案」及「未來科技獎」六大主題展區,全面展現科技如何回應社會需求並推動產業升級。
國科會表示,10月16日開幕首日以「智慧機器人論壇:臺灣未來的關鍵賽道」為題,邀請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與德國機器人研究院(RIG)教授Tamim Asfour、日本早稻田大學專家Atsuo Takanishi、美國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Stan Birchfield以及史丹佛大學教授C. Karen Liu等專家,聚焦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感知、控制模擬及跨域應用,探討智慧機器人融入醫療、工業與日常生活場域議題,為臺灣產業發展開拓新契機,共同打造世界矚目的智慧機器人生態系。
國科會進一步說明,今年「未來科技獎」吸引超過500件技術報名,最終83件脫穎而出。獲獎技術不僅展現科研突破,更強調應用落地與產業價值,部分成果已進入臨床階段、量產化或獲得國際大廠授權。其中21件亮點技術將於展會現場進行技術發表與企業媒合。
此外,由國科會與仁寶電腦首度共同舉辦的「AI創新獎」,共吸引近1,500件創新提案,最終8組團隊脫穎而出,突顯人工智慧在城市安全、臨床醫療、教育培育及產業創新等領域的多元應用。10月18日將舉行技術發表,與觀眾分享AI深入百工百業的最新樣貌。
同樣備受矚目的「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ICTGC)第三梯次,也將於10月18日登場。來自美國、瑞典、丹麥、韓國與臺灣的8家新創團隊,將展示人工智慧晶片、半導體製程、智慧醫療及淨零永續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促進跨產業合作與國際鏈結。
國科會強調,三大獎項齊聚,象徵臺灣科研能量與國際創新匯流,不僅勾勒未來科技藍圖,更為產業發展與全球合作揭開新篇章。壓軸的頒獎典禮將為展會畫下亮眼句點,更多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至未來科技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