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王致遠來說,教學不只是工作,更是他重新定義人生的方式。2015年夏天,他在登山後身體出現不適,原以為只是感冒,卻急速惡化,最終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母親在手術前問他:「你能接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嗎?」他沉默以對,因為別無選擇。術後,王致遠裝上義肢,重新學習行走與生活,將復健過程視為探索遊戲,跌倒也不退縮,展現面對困境的堅韌。
回顧教職之路,王致遠笑稱自己是「誤打誤撞」踏入教育界。當年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返臺後因專業需求而成為教師,卻一度難以適應面對學生的環境。隨著教學經驗累積,他逐漸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開始投入課程創新,致力讓課堂不再「無聊」。他也坦言,剛開始並不擅長教學,從研究者到教育者的轉變,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場適應挑戰。
回到校園後,王致遠從不掩飾義肢,他說,讓別人看見不同,反而能更理解他可能需要時間與空間。他觀察學生普遍「不會問問題」,因此設計課堂互動打破學習慣性,並在課綱中明確標註:「這不是涼課,這課很操,想打混的學生請不要來。」他認為,每位學生的學習節奏不同,事先說明有助於聚焦教學,讓真正願意投入的學生留下。對於學生面臨低潮或抉擇時的傾訴,他不給建議,只分享經驗,強調啟發應來自內心共鳴,而非說教。
2017年,王致遠再度挑戰自我,接受雙手異體移植手術,重新追求生活的自主性。雖需面對抗排斥藥物與重新適應新手的艱辛,他仍勇敢嘗試。外界常形容他樂觀,但他說自己只是習慣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這種不逃避、不矯飾的生命態度,正是他給學生最深刻的人生教材。他相信,生命沒有輕鬆的路,唯有勇敢邁步,即使走得慢,也是一種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