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親職教育前進桃園部落學校 親子共學增進互動

2025-10-03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前進巴崚國小,結合親職教育,設計多項手作和文化體驗活動

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前進巴崚國小,結合親職教育,設計多項手作和文化體驗活動

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關注偏遠山區原住民家庭的需求,今年前進海拔最高的復興區巴崚國小,結合親職教育,設計多項手作和文化體驗活動,讓親子共學,增進親子互動。

 

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表示,從113年起積極推動「愛『原原』不絕-親子共學同樂會」,關注偏遠山區原住民家庭的需求,提升原住民家庭親子教養能力。這次前進到巴崚國小,規畫多元豐富課程,包括洗髮皂製作、雷雕鑰匙圈、熱縮片拼貼畫及織布鑰匙圈等,親子一起動手做的過程,不僅加深親子互動,也將「父母管教態度與技巧」、「親子溝通及技巧」、「子女情感教育」與「情感關係經營」等重要親職議題,融入講座與實作中,協助家長建立更健康、正向的教養方式。

 

桃園復興區霞雲國小羅幼蓮校長指出,原住民家庭多位處偏遠山區,且族群文化背景獨特,父母自身所受教育環境也有限,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採取半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家長能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學習親子溝通技巧,並親身體驗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巴崚國小輔導主任郭文筠分享,部落內深厚的族群情感與文化傳承是原住民家庭的珍貴資產,但因地理位置偏遠,親職教育資源相對有限,家長面臨經濟困難及外出工作導致的親子分離問題,孩子的學習與價值觀引導也因此受到挑戰。親子共學活動,不僅提供親職溝通、情緒支持及教養技巧的專業指導,還結合泰雅族傳統手工藝,幫助孩子拓展多元視野與自信,促進親子關係的拉近與深化。

 

參與活動的家長表示,課程讓他們學習到「親子關係的改善須從自身做起」、「以孩子喜愛的『愛的語言』來鼓勵孩子」,並體會到「重視孩子當下情緒的重要性」。

 

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表示,藉由專業講師的指導及親子共同參與傳統工藝,促使家長掌握親職技巧,孩子增強文化認同與自信,雙方情感更加緊密,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