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2025臺北詩歌10/4起跑 國際詩人齊聚展開跨語言交流

2025-10-0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2025臺北詩歌節,以「縫隙之光」為主題,將於10月4日至10月18日登場

2025臺北詩歌節,以「縫隙之光」為主題,將於10月4日至10月18日登場

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2025臺北詩歌節,以「縫隙之光」為主題,將於10月4日至10月18日登場。策展人鴻鴻期待「光」能消解人們對不完美人生的沮喪,對世界倒退的焦慮,以詩作為照亮世界縫隙中的光。今年活動邀請國際詩人柯琳娜‧歐博阿耶擔任駐市詩人,以及來自歐洲、拉丁美洲、亞洲與中東的國際詩人,與臺灣詩人共同展開一場跨越語言、文化與藝術疆界的盛會。

 

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致詞時表示,臺北詩歌節延續過去幾年的特色,推出跨領域的詩行動,詩和影像、音樂、劇場結合,讓詩不只透過朗誦,更是以跨界行動帶來更豐富的感官體驗。除了臺灣本地的文化工作者之外,也邀集多位國際詩人,展開一系列的文化交流,也代表著臺北作為一個世界的交匯點。除了與獨立書店合作之外,也特別與臺北市立圖書館合作書展活動,讓詩得以各種樣貌流動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讓詩的力量觸及大眾。

 

策展人鴻鴻表示,今年臺北詩歌節的主題「縫隙之光」,主要是有感於當前世界的詭譎多變、多災多難,原有的結構鬆解,出現了非常多的裂縫,但裂縫是危機也是轉機。臺灣像是一艘小船在汪洋中前進,而詩和藝術就是這個穩定的力量,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和身處的世界。今年臺北詩歌節策劃了以詩為核心的藝術跨域活動,透過戲劇、音樂、影像等各種表演形式呈現。還有規畫多場講座,以及向資深詩人零雨致敬的音樂會。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今年臺北詩歌節駐市詩人—柯琳娜‧歐博阿耶,出生於羅馬尼亞,居住於西班牙,本身也是一種跨文化代表。她是位非常優秀的創作者,寫詩的同時,也寫小說、評論及報導。在今年臺北詩歌節中,她將帶來2場專場講座,分享語言與身份的流動,並與西班牙文學研究翹楚張淑英教授、臺灣詩人鄭順聰、曹疏影、張芳慈等人展開跨語言的交流與對話。

 

臺北市文化局並表示,開幕詩演出《縫隙之光》將於10月4日晚間在中山堂中正廳登場。由導演陳煜典以意象劇場詮釋湖南蟲詩集《水鬼事變》,搭配國際樂團「聲動樂團」以世界音樂譜寫出詩歌之光。三位國際詩人─柯琳娜‧歐博阿耶、奧古斯托‧羅德里格斯、馬萬‧馬庫爾,也會在音樂之中現場朗誦詩作。活動資訊可上臺北詩歌節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