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上臺報告,可能會因為緊張、害怕而表現不好,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職賦能研究中心團隊看見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困境,開發出「智慧型口語表達輔助系統」,只要把文稿丟進去,系統會自動提示演講重點,學生還可重複錄音練習,系統也會分析情緒、語速,提供使用者調整建議,提升口語能力,可作為口語表達陪練員。
「智慧型口語表達輔助系統」由臺科大技職賦能研究中心教授陳素芬主持,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厚強與資訊工程系副教授陳冠宇合作,結合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資訊教育等技術專長而開發出來。
曾厚強助理教授表示,自己是技職體系的學生,多數時間都在實作與學習,但缺乏上臺報告機會,導致口語表達上較弱,當了老師後,發現技職學生普遍有這種情形,因此與團隊一起開發「智慧型口語表達輔助系統」。
曾厚強助理教授說明,系統設計相當直覺、簡單,學生只要進入網頁,將要報告的文稿內容貼上,系統就會自動分析,並提供摘要與重點,方便使用者掌握,而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系統上錄音,完成後系統會針對使者的情緒、語速、報告內容是否掌握重點及內容是否符合觀眾年齡程度進行分析與建議。
曾厚強助理教授解釋,很多學生缺乏練習,上臺會緊張,講話也會忽快忽慢,影響了口語報告的表現,但系統透過分析,可判斷講者是否緊張、語速是否過快等提供建議,讓講者表達時更為流暢,另外,也會針對講者的內容分析是否掌握重點,及演講對象的年齡,分析演講的內容是否過於艱澀,建議講者調整,讓演講或報告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陳冠宇副教授也表示,過去的語音辨識多半集中在一般情境,但學生在報告與面試時會使用更多專業術語,若模型沒有針對性訓練,往往容易辨識錯誤,進而影響後續的文字處理與回饋。因此特別加強專業名詞的正確率,並蒐集大量語料來訓練,讓系統在專業場域中也能提供精準辨識。
曾厚強助理教授說,有了這套系統,學生可自己私下練習,也不用找人幫忙聽,避免因為害羞而影響表現。這套系統獲得2025未來科技獎肯定,曾厚強助理教授表示,團隊已將研究成果投稿國際期刊,後續會開始進行測試、調整,希望未來能上架,幫助學生,同時也能擴展到業界,幫助更多人克服口語表達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