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線西鄉線西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薛雅玲獲得114年教育部師鐸獎,她與同事推動「學習區」教學模式,將教室打造為不同區域,設計積木堆疊、圖像繪畫、編織勞作等體驗,讓學童培養空間感知、美感創造、DIY實作等多元能力,發掘自己的天賦與優勢,建立自信之餘,也能教學相長。
薛雅玲說明,線西附幼本來如同一般幼兒園,採取傳統主題式教學,久而久之卻發現,活躍的學童都是固定幾位,其他學生沒機會被看見,於是決定改採學習區教學,透過各式教具與設備,將教室規劃為不同發展區域,讓學童們各自摸索,找出興趣與專長。
有些人發現自己對照說明書,就能依樣畫葫蘆建造模型;有些人專精摺紙與剪紙,可以創造各式各樣變化。學習區強調探索與操作,學童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不問老師,反而會先去請教同學;平常各自劃分的朋友圈也因此打散,大家都想親近擅長某學習區的人,同時也樂意協助進度落後的同學。
薛雅玲說,學習區能夠成功推行,主管及同事功不可沒。她提及,線西附幼的教師群團結向上,校方及行政人員也大力支援,她很感激能在這種環境工作,因此即便幼兒園離家甚遠,也願意天天通勤來上班。
薛雅玲分享,她來自埔心鄉下的三合院大家族,是同輩中的「大姐頭」,從小帶著兄弟姊妹在田野間玩耍,成長背景讓她在從事幼教時更有經驗。而她家開設工廠,父母忙於工作,對於教育採取開放態度,唯獨強調「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以對」,這理念至今深深影響薛雅玲,使她做事習慣全力以赴,不僅對學生用心付出,也投入課程輔導與教師培訓,盡力發揮所長。
得知獲得師鐸獎,薛雅玲又驚又喜,認為自己較於其他獲獎者,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未來會持續努力提升。她感謝家人的陪伴,雖然父母並非教育人員,不清楚師鐸獎是什麼獎項,但是多虧他們的愛,她才能幸福長大,進而將這份愛回饋給幼兒園的學童們;而她的胞妹亦為幼教人員,兩人曾想合開幼兒園,夢想儘管尚未實現,但至少取得成績,證明一路走來不虛此行,確實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