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展現推動本土教育超過30年的豐碩成果,教育部國教署今明兩天(26、27日)辦理「114年本土教育論壇暨推展貢獻獎頒獎典禮」,除了透過頒獎典禮表彰10位貢獻獎獲獎者外,另以「臺灣本土教育教材研析與創新」為主題,規劃論壇及工作坊,並請各縣市及國立臺灣博物館等館所,透過展示攤位方式,展現在地化教材特色。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表示,教育部部長鄭英耀非常重視本土教育,原定親自出席頒獎,但因為臨時趕赴花蓮臺東勘查校園災情、無法到場。他表示,教育部從民國82年開始,從法規、計畫、出版品、各種獎項的推動,以各種多元方式推動本土教育,現在更鼓勵各級學校邀請業師到學校來開課,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及實踐,並透過沉浸式教學推動,用競賽或社區走讀,營造本土語言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很自然地使用在地的語言,讓民眾更加認識本土教育。
這屆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共遴選出8位教師及2所學校獲獎。其中,雲林縣吳福訓老師,將掌中戲的生命力傳承給下一代,他在致詞時俏皮以臺灣台語演示,台語是最能表達在地語意與感情的語言。
獲獎的屏東縣載興國小李秉穆校長,編撰多所學校校史、創作校歌以地方傳承記憶。彰化縣朝興國小張嘉錄老師,透過網路社群讓在地教材共享共好。將製茶技術轉化為青年發展專業資產的國立北港農工陳景明老師,彰顯了本土文化與技職教育結合的無限可能。
而在團體獎部分,國立屏北高中原住民教育實驗班,以沉浸式學習環境延續族群文化獲獎。國立嘉義女中則透過歷史學科中心,引導學生培養覺察力、規劃自主踏查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