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國教署去年(113年)10月委託社團法人臺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首次辦理「公共衛生師建構教育衛生雙向合作及前進校園」計畫。未來將持續推動公衛師入校服務,並與地方政府深化家校合作,系統化建構永續校園的健康管理模式與支持網絡,讓校園成為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與疾病預防的重要基地。
國教署體育衛生組專門委員林如容表示,教育部「公共衛生師建構教育衛生雙向合作及前進校園」計畫,截至目前全國已有74所學校申請公共衛生師入校服務,包含國小34校、國中11校、高中職29校,分布於北、中、南及東區各縣市,顯示各級學校對校園健康與衛生管理的殷切需求。
教育部指出,公共衛生師以專業知識結合實務經驗,協助學校建立完整的健康管理機制,包括校園環境管理,檢視校園環境衛生,防治病媒蚊與鼠患,並提供積水清理、垃圾處理等改善措施。促進師生健康,運用學校健康檢查及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查,規劃營養教育、運動促進與心理健康支持,並進行相關議題的衛教宣導。公衛師也進行疫病調查防治,強化傳染病通報與監測,提供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及流感、腸病毒等防治建議。並進行食品安全管理,檢視廚房衛生、食材來源、保存及供餐流程,確保校園餐飲的衛生與安全。
教育部深入說明,藉由公衛師實地入校觀察可發現校園常見的潛在風險,像是草皮坑洞、溝蓋或盆栽底盤的積水,容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溫床,建議學校立即填平坑洞、水溝口加裝細紗網,保持疏通避免阻塞及盆栽避免使用底盤等,加強環境整治,降低登革熱等病媒傳染風險;公衛師也建議教室保持良好通風,減少病菌傳播,降低室內溫度,提升學習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