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想為人解決困難,雲林華南實驗小學的楊惠寧主任投入教育工作20年,帶著學生走出戶外,體驗自然,更走進社區的大教室。他說,教育就是要給孩子自我發現潛能的舞台,並可以享受其中,是她心中對教育最美的圖像。校長陳啟政說,楊惠寧老師很容易點燃身邊週遭人的熱情,凝聚眾力,一起成就非凡。
華南實驗小學位處雲林偏鄉,受到小子化影響,學校面臨廢校危機,經過課程轉型以及與社區共生共榮,華南學生人數從過去20多人到目前百餘人,回流五倍。在課程轉型方面,華南在楊惠寧主任的規劃下,推動「啟動五感四季 啟動幸福DNA+」。
楊惠寧說明「啟動五感四季 啟動幸福DNA+」校訂課程,轉型為春夏秋冬不同主軸,在課程中帶著孩子大量與戶外互動,孩子在課程中發現自我與覺察和人際互動。其中,九月開學的秋季,進行山野課程;冬季,是產業走讀,針對縣內鄉內產業的走讀;春季則是自主服務旅行,由老師帶著孩子設想打工換宿概念,可以找到據點是付出能力來服務與學習,跨業跨鄉自主服務旅行;到了夏季,是公民倡議,可以用各式各樣紀錄方式紀錄公民審議,並發揮影響力。
與社區鍊結方面,兼任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秘書的教導主任楊惠寧,陪著七、八十歲的「年輕壯年」們,因著想要華南更好的共同信念,所以和社區合作,不斷往前推進,愈做愈多,愈做愈好,讓華南社區奪下「農村奧斯卡」之稱的金牌農村。她說,他享受這一切,不像工作,像是生活。
她還兼任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秘書,將學校影響力擴展到社區,參與公共事務。他表示,華南社區是全國人數第二少的村落,常駐人口100多位,全部是高齡者,理事長70多歲是最年輕的一位,無私想為社區奉獻,與理事長一起做過很多的事,像申請青年人返鄉或社區改變,他們一起嘗試計畫撰寫,軟硬體空間的改變,村子人感受到參與公共部的計畫會讓更多人看到社區的美好,願意投入的人愈來愈多。他們讓老人家走出家門,串變出許多不同可能。在華南十年教學外,這是另一份很有榮譽感的事。
透過與社區連結,楊惠寧主任說,一名現職是醫生的華南實小畢業生,因為華南經驗讓他想到偏鄉發揮所長,讓她覺得自己的努力超級值得。
楊惠寧說,教育就是要給孩子自我發現潛能的舞台,並可以享受其中,是她心中對教育最美的圖像。因為每個孩子都各式各樣多元潛能,所以課程設計能兼顧多元,孩子透過課程可能發現自己強項,找到學習動機與熱誠和成就感,就可能將優勢補助不足的劣勢,有成就感與動機,就能享受在學習中。
像是山野課程,帶著從沒登上合歡山的學生,在六年級畢業前登上合歡山,真的激發孩子潛能。他說,華南推登山課程,不理解登山為什麼非得到合歡山高山,不能到郊山實施山野課程;後來她發現,真正登上合歡山在有點辛苦淬鍊的環境下,發現可以激發孩子不同潛力。
記得一名孩子因為體能限制,從沒有成功登山的機會;但是六年級要擔任領導者時,便賦予自己很棒的能量。老師記得,那次天候不佳,他鼓勵學弟妹加油,要陪著學弟妹登頂,他也在六年來唯一一次登頂,後來升上國中,在各項表現愈來愈好。
楊惠寧主任的努力和付出,獲得114年師鐸獎的肯定。看在校長陳啟政眼裡,覺得惠寧主任是一位很容易點燃身邊週遭人的熱情,凝聚眾力,一起成就非凡。也曾送惠寧主任一句話,「好的領導不在於自己完成多少,而在於能夠點燃他人的熱情,凝聚眾力,一起成就非凡」,也正好是她在華南深耕10年最棒的寫照。
惠寧主任說,課程本質要將孩子內心動能激發,被別人看見願意成就他人美好,就會在生命中點燃很多希望和火花。
獲得114年師鐸獎,華南社區訂在教師節前夕,全村子百餘人要在四合院為楊惠寧「辦桌」慶祝,她不只激發孩子潛能,也將學校影響力擴展到社區,和社區共生共榮,讓華南成為金牌農村,金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