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長不高,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為響應9月20日「國際兒童成長意識日」,臺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特別發布《青春特攻隊任務筆記》,推出結合生長知識教育與自我紀錄的工具筆記,盼助孩子掌握長高與健康的主導權。
臺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表示,除了遺傳與少數疾病,過敏、用藥或荷爾蒙失調,臺灣孩子有挑食、晚睡、運動不足三大壞習慣,如愛吃零食或偏食會造成營養失衡,建議要吃好的食物,綜合維他命可以從蔬果攝取,反而不要吃零食、炸物等;課業繁重或沉迷3C導致晚睡、睡不好;再加上運動量不足,都是阻礙成長的重要因素。
老一輩人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林口長庚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助理教授邱巧凡醫師闢謠,小時候胖就是胖,不僅提早發育,來不及長高,還可能帶來膽固醇異常、三高、癌症、社交障礙和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從研究來看小時候胖,到成人幾乎都是越來越胖,會造成骨齡超前、發育提前、長高沒時間、身體健康的問題。
提醒家長要記錄孩子成長指數,留意四大成長警訊,若發生生長曲線低於第3百分比,BMI超過第85百分位、4歲後每年成長少於4公分,或出現性早熟徵兆,務必及早就醫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