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天(17日)召開第17次委員會議,由經濟部提報「矽光子研發成果與未來規劃」,分享國內矽光子策略、現況與未來展望;衛生福利部則報告「生技醫藥結合健康照護共創健康臺灣」,展示生醫產業創新發展五大策略的成果與展望。
國科會表示,隨著AI應用快速擴張,資料中心對高速傳輸及低能耗的需求急速增加,全球矽光子市場預估到2030年將突破千億美元。雖然臺灣擁有半導體產業優勢,但在光晶片設計、高速封裝、驗證環境及關鍵材料等環節仍有技術與產業缺口,難以完全支撐AI時代的高速光電整合需求。
為此,政府啟動AI新十大建設,經濟部攜手國科會推動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研發環境建置及供應鏈自主三大方向,整合法人與產業資源,建立設計、製造、驗證三大能力,並與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合作,集結逾150家廠商,共同提升臺灣在矽光子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為AI時代奠定穩健基礎。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矽光子技術是高效能運算與高速通訊的關鍵基礎,可大幅提升資料處理速度與能源效率,也是AI新十大建設的重要項目。未來各部會將持續協力推動技術發展,加速建置世界級驗證平臺,並強化材料與設備自主開發,善用政策工具補足產業缺口,共同打造臺灣在AI時代的全球競爭優勢。
衛生福利部則以「Healthy Taiwan for All」為願景,提出政策支持、法規輔導、技術領航、行銷拓域與資源投入五大策略,打造健全的生醫創新環境,並聚焦醫療環境優化、人才培訓、智慧醫療及永續發展,全面強化醫療體系。同時,衛福部推動健康大數據應用、精進法規、加速新藥與醫材上市,拓展國際合作,攜手產學研醫,並實施多項重要計畫,包括「健康臺灣深耕計畫」五年投入489億元,以及「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共同打造「人民健康、國家更強、世界擁抱臺灣」的願景。
吳誠文主委表示,生技醫藥與健康照護科技攸關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精準醫療、數位健康、再生醫學等新興技術的成熟,不僅創新醫療服務模式,也為產業帶來成長新動能。應持續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加強臨床驗證與法規支持,協助創新成果順利轉化為實際應用,創造國際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