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於9月12至14日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舉辦「非自主缺席:第十四屆青年人權體驗營」,帶領25位對白色恐怖歷史和人權議題有興趣的青年學員,透過創傷療癒實務經驗、受難者及家屬的生命故事分享、歷史現場導覽及書信、讀劇的創作轉譯,建構對於政治創傷與「代間創傷」的理解,提升社會大眾對於「政治創傷」的認識。
人權博物館特別於綠島人權體驗營前,在景美園區舉辦前導課程,以受難者故事為脈絡,帶領學員認識園區,了解偵訊、審判、服刑到重返社會的軌跡。
綠島人權體驗營邀請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研究員何雪綾講述政治創傷療癒工作實務,分享政府輔導的實施進程、受難者在復原過程中所面對的困境與外人的批評及想像投射等議題,引導學員去探究「我們」能夠為這些政治創傷者做什麼。另外,由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進金與張則周前輩分享相關的文史研究與生命故事,並帶領學員踏訪流麻溝、十三中隊、燕子洞等地,並邀請陳欽生前輩、顏司音女士、林小雲女士分享作為受難者與受難家屬的生命敘事。林小雲女士以電影《蘿拉快跑》(1998)為喻,形容母親范義妹女士沒有任何反轉時間的逃離機會,只能承受現實中所遭遇的委屈與創傷;顏司音女士提到父親顏大樹出獄後為了家人而架起安全帷幕,卻也對於執政者從小深植在小孩心中的愛國思想感到矛盾與無奈。
人權館表示,本屆體驗營以場域為師,藉由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家屬及第二、第三代的生命故事分享,希望透過多重聲音的交流,讓學員理解白色恐怖即便過去,它所造成的家族傷痛與社會汙名下的孤立隔絕,仍在當代迴盪。期望透過體驗營活動,促進臺灣社會對政治創傷的理解,同理其中的傷痛,共同創造療癒的可能途徑,並且防止同樣的傷害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