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公益創新與活化臺灣教育型態,教育部攜手民間7大教育基金會和全臺非營利組織,今、明(13、14日)兩天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114年教育基金會終身學習嘉年華」,以「讓學習成為習慣,讓知識成為力量」作為主題,期望將終身學習落實在民眾日常生活中,培養全民「樂學」文化。
教育部說明,為期兩天的終身學習嘉年華,內容涵蓋7大學習主題,包含21個互動攤位、14場創客工作坊與8場舞臺表演,從親子手作、科學遊戲、文化體驗到媒體識讀,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活動,吸引各年齡層民眾參與。
教育部劉國偉次長於開幕致詞時,特別向終身教育7大學習圈組長表達感謝。劉國偉次長表示,終身教育是推動政策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無論是媒體素養、本土語言、科普、藝術、家庭教育或永續發展,都需要教育基金會與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共同推動。他期許透過生活化、多元化的活動設計,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終身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讓知識成為社會進步的力量,貫徹「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理念,以達到「全民終身學習,共創知識社會」的學習型臺灣。
教育部指出,目前全國已設立753家教育基金會,教育部透過策略聯盟整合民間公益能量,積極拓展多元教育議題,並提供多管道、全齡化的學習機會,期望以公私協力的方式,持續為社會注入終身學習的教育資源,擴大公益效益,打造全民樂學、共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