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破解蚊子擴散之謎 巷弄密集助長埃及斑蚊漫遊

2025-09-11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破解蚊子擴散之謎 巷弄密集助長埃及斑蚊漫遊

破解蚊子擴散之謎 巷弄密集助長埃及斑蚊漫遊

近數十年來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登革熱疫情於全球快速攀升,然而持續依賴化學防治會造成病媒蚊對化學藥劑產生抗藥性,過去研究發現,抗藥性擴散速度與範圍,取決於病媒蚊族群間的基因交流程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特別針對埃及斑蚊進行研究,來防堵埃及斑蚊的擴散。這項研究於今年2月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Ecology》的封面論文。

 

在臺灣超過98%本土登革熱疫情發生於南部地區,而埃及斑蚊為臺灣南部地區傳播登革熱主要病媒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黃旌集技術助研究員表示,為克服生態條件的影響,研究團隊以國家蚊媒中心建置的「病媒蚊監控系統」,作為取得埃及斑蚊精確地理資訊的依據。

 

黃旌集技術助研究員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埃及斑蚊有效擴散距離約為150公尺,驗證了過往研究估算埃及斑蚊的空間活動範圍,同時以科學證據支持我國登革熱防治以病例周圍戶外半徑200公尺的防治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埃及斑蚊在臺南與高雄兩城市之間有一定程度的族群分化,然而在城市內地理距離與遺傳分化並無相關,可能與臺灣以行政區為防治主體有關,因實施不同程度的病媒蚊防治措施,造成病媒蚊族群人為篩選分化。

 

黃旌集技術助研究員指出,研究證實埃及斑蚊在都市具有中等距離的擴散能力,其族群基因分化及存活率,受「都市地景」與「人為行政管理」影響高於地理障礙,說明病媒蚊的防治成效與行政區管理策略密不可分。此為政府精準病媒蚊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實證基礎,未來可加強跨區協調與資源整合,提出因地制宜的防治策略,透過積極的孳生源清除與社區動員來補強防治成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