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教育部「磨課師」平臺 邀大學生善用線上資源

2025-09-10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教育部「磨課師」平臺 邀大學生善用線上資源

教育部「磨課師」平臺 邀大學生善用線上資源

教育部表示,磨課師線上學習平臺在這個夏天上架29門、各種領域適合大學生修習的課程。平臺課程多元,有自然科學、資訊工程、應用科學、醫學、食品家政、商學管理、社會科學、史地遊憩、人文藝術、宗教哲學等10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數十門課程可供修讀。

 

教育部資科司科技教育科科長張寶儷表示,教育部「磨課師」平臺從111年9月上線以來,已收錄2,192門課程,其中有教師或教學團隊帶領的教學式課程358門,方便學習者自由調配學習進度的自學式課程1,834門。同時間至少1,200門課程在線上可供免費選修,達到課程通過門檻,即可獲得修業證明。

 

張寶儷科長介紹,想磨練數位時代的關鍵能力,平臺有許多課程可供選擇,如「生成式AI工具與AI繪圖」由東海大學楊朝棟教授、陳鶴元教授、賴俊鳴教授、陳仕偉教授聯合授課,課程涵蓋基礎概念到AI繪圖的廣泛技能,希望培養學員精準提問、人機協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陳香君及張世豪老師聯手開授「數位之盾:資安應用實務」,6小時的課程從基礎到進階教實作,涵蓋工控系統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培養漏洞檢測、風險緩解與系統韌性等。

 

由於環境永續議題日益重要,平臺許多課程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SDGs),讓人了解環境生態與人類生活的連結。像是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的「海洋保育」由江欣潔老師主講,帶領學員探索海洋生物多樣性、污染議題、國際保育公約以及臺灣在地的海洋管理案例。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從瀕危物種到公民科學,培養環境意識與行動力;「鯊魚知多少」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鯊魚專家莊守正教授授課,口語化融入鯊魚知識,課程生動活潑,修過課的學員直呼內容豐富又好懂。海大還開發鯊魚3D紙模,讓學員在數位學習時可以邊學邊玩;國立高雄餐旅大學中餐廚藝系林秀薰老師開設的「無剩食生活」,帶領學員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重新認識食材、廚房與烹調,讓「零浪費」成為日常習慣。

 

平臺每季以主題介紹方式,系統性地呈現熱門經典課程,例如「從田野走向農業科技」綜整40門課程,探討從作物的種植與收成,到生態、科學與文化交織的智慧實踐。探討數位人文主題的「數位時代的文化體驗」也有多人瀏覽。想針對主題式的選修,可以點選平臺下方的主題專區,像是以國際生為主的國際專區、精選的人工智慧專區及量子科技專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