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明(5、6日)兩天舉辦「2025年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以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為主軸,邀請來自比利時、澳洲、瑞士、英國、日本等5位文化遺產領域專家,與國內政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交流對話,共同探討文化遺產的韌性與力量。
「2025年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以「靈動創新.堅韌前行」為主題,強調在全球危機頻仍、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文化保存工作須具備高度的適應性與創造力,主辦單位、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今年是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第4年舉行,聚焦臺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的林業、鐵道及文化景觀,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政府機關代表參加,分享文化遺產的永續性與韌性,希望透過本次論壇促進交流與合作,推動臺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
文化部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今年夏天臺灣遭遇颱風與水災,才發現當面對災害時,古蹟與歷史建物是多麼脆弱,事實上,全世界都面臨氣候變遷與戰爭的威脅,所以對於遺產的保護及永續、韌性,都要花更多的力氣,否則可能一個氣候變遷、一場風災、一場暴雨或一場戰爭,就會全部被摧毀。他非常感謝參與論壇的專家學者,提供臺灣文資保存的寶貴經驗。
今年論壇三大專題涵蓋文化資產保存的不同面向,《專題一:文化景觀的價值詮釋及國際趨勢》特邀請ICOMOS現任主席Teresa Patrício進行開場專題演講,與國內國立成功大學助理副校長吳秉聲對話探討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價值詮釋,由人與環境互動的整體性認識遺產的特殊價值與意義;《專題二:文化遺產的多元動能及創意賦能》聚焦遺產的教育推廣、國際行銷策略與跨域合作模式,傳承共創遺產的吸引力,由國內外專家分享實務案例,包含改造阿里山林鐵車廂,從產業遺產到文化新旅程的行銷策略、透過深度小旅行將部落文資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動能;《專題三:鐵道遺產的永續管理及剛柔並濟》以「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與瑞士世界遺產鐵道「雷蒂亞鐵路」永續創新計畫對話,探討鐵道遺產面臨環境變遷的挑戰,如何透過永續規劃與創新活化,達成遺產永續。
「2025年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現場提供中英文同步口譯,並於論壇官網同步直播,有興趣的民眾可親臨現場參與或上網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