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參與「2025臺灣智慧農漁週」活動,展現智慧科技推動農漁業升級的成果,除規劃「智慧農業館」專館,呈現技術應用亮點外,並同步舉辦「2025智慧農業國際研討會:AI農力-洞見智慧農業未來之路」及「智農技服AIoT成果發表會」等展示與交流活動,說明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的多元策略,並從技術研發、產業實踐到國際合作,全面展現臺灣在智慧農漁領域的能量與前瞻布局。
農業部次長黃昭欽於開幕致詞中指出,面對氣候變遷與供應鏈變局,農業政策以「智慧、韌性、永續、安心」為核心,從技術研發、產業實踐到國際合作全面佈局,並推動智慧農業示範場域、現代化設施與冷鏈物流,確保糧食安全與消費者信心,同時兼顧動物福祉、農漁民權益、食品安全及人才培育,建立全方位的支持體系。
智慧農業館以「智慧跨域、精準服務 驅動農業大未來」為主題,集結15家技術服務業者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參展,打造「智慧技服」、「智慧農工」與「智慧生技」三大專區。展出AI病蟲害預測系統、智慧環控平台、授粉與除草機器人、自動化牧場設備、生物製劑與有機資材等創新技術,體現數位農業從農田管理到永續生產的應用實力,呈現農業在AI、物聯網與生技結合下的多元發展。
展會期間,農業部也舉辦「智慧農業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日本與臺灣的專家學者,以AI為核心,深入探討智慧農業在科研創新、自動化管理與災害預警上的應用,透過跨國經驗交流激發更多產官學合作機會,並呼應行政院AI十大建設,推動智慧技術進一步落地產業現場。
農業部強調,智慧農漁週不僅是技術成果的展示舞台,更是推動跨域整合與國際對話的重要平臺。透過展覽與論壇活動,民眾得以親身感受科技如何轉變農漁業生產模式,見證臺灣農業的數位轉型與永續進程,展期到9月5日,農業部誠摯邀請農民、業者與社會各界共同在展期前往觀展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