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12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周遭有吸菸的朋友,青少年開始吸菸的機率也大幅提高,國民健康署表示,開學後同儕互動多,孩子容易受同儕影響,呼籲家長在孩子的吸菸問題上提高警覺,而國健署也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工作,並製作拒菸教材,教孩子如何遠離菸害。
研究顯示,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開始吸菸的機率,比沒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高出17.5倍。也就是如果朋友吸菸,青少年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也開始學習吸菸,因此,國健署長期推動拒菸工作,自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的《菸害防制法》,進一步擴大禁菸場所範圍,尤其增加大專院校,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等,全面將各級學校及幼托場所納入禁菸範圍,教育部也頒布「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畫」,以健康促進學校六大範疇,並與各級學校或地方教育局合作,針對有吸菸行為的學生辦理青少年戒菸教育,並協助轉介使用戒菸服務。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菸商會利用時尚包裝、迷人設計及社群行銷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吸菸,所以國健署與教育部合作,開發各式短影音、設計課程教材及內容,讓青少年在學校就能養成拒菸技巧,尤其在各種社交場合容易接觸到各類新型菸草或尼古丁產品時,能充分認知紙菸、電子煙、加熱菸的危害,能提高警覺且勇於拒絕。
國健署也提出「拒菸八不」技巧,包括堅持拒絕不接受、告知理由不隱瞞、自我解嘲不尷尬、遠離現場不逗留、友誼勸服不縱容、轉移話題不硬碰、不被說服及不被激將,幫助青少年拒絕同儕的誘惑。
羅素英組長說,開學後,同儕互動多,學生之間容易相互影響,呼籲家長多留意孩子身上是否有不明裝置、不明氣味及不明花費,行為是否改變,若有相關情形,也能及早發現,一起幫助孩子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