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青銀共創」拓展劇場後臺 兩廳院以藝術串連世代對話

2025-09-01 發佈 吳淑鈴 臺北
「青銀共創」為兩廳院2025年樂齡計畫三大子計畫之一,計畫以藝術做為共融媒介,回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代間溝通挑戰。(攝影_鄭達敬)

「青銀共創」為兩廳院2025年樂齡計畫三大子計畫之一,計畫以藝術做為共融媒介,回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代間溝通挑戰。(攝影_鄭達敬)

國家兩廳院持續以藝術回應社會議題,今(2025)年樂齡計畫中的「青銀共創」系列,首次將創作場域延伸至劇場後臺佈景製作室,邀請18至35歲青年與55歲以上樂齡者共同參與,進行為期四週的「人生道具盒」共創計畫。活動結合拼貼、觀察、敘事與道具製作,透過藝術創作促進跨世代的理解與交流。
 

國家兩廳院自2021年起持續推動青銀共創計畫,希望透過藝術介入,創造跨世代合作與文化參與的新場景。國家兩廳院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表示,今年跳脫藝術演出的形式,以實體製作為主,結合場館工作空間與承載記憶或情感的物件,讓參與者能以更具體的共創模式,在創作中溝通彼此的生命經驗。
 

「青銀共創」是國家兩廳院2025年樂齡計畫三大子計畫之一,計畫以藝術做為共融媒介,回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代間溝通挑戰。活動是由物件劇場藝術家曾彥婷擔任導師,以十二張字卡引導學員投票並分組,如「釋放」、「迷惘」、「選擇」、「受傷」等詞成為創作起點,將抽象詞彙化為生命片段。課程同時規劃學員以五感觀察與描述藝術作品,再進一步呈現背後故事,藉此避免先入為主的解讀,並鼓勵傾聽與同理。
 

另一項子計畫「青銀有約:秋天思辨版」將於11月登場。該活動結合兩廳院秋天藝術節作品《再見狗日子》,並由藝術家王宇光與陳韻文主持工作坊,課程以「一天一班級」的方式進行,讓青年與樂齡在更長時間的相處中,以表演藝術為核心,進行價值觀辯證與世代溝通練習,活動將在9月8日於兩廳院官網開放報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