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文總《匠人魂》介紹外來種獵人 捍衛臺灣生態的戰士

2025-09-01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匠人魂》最新一集,紀錄環境守護者「外來種獵人」團隊,全志祥是其中重要的一員。(文總提供)

《匠人魂》最新一集,紀錄環境守護者「外來種獵人」團隊,全志祥是其中重要的一員。(文總提供)

 

綠鬣蜥與埃及聖䴉等外來種嚴重威脅臺灣的農業與生態,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組織下,有一支「外來種獵人」團隊,肩負起守護臺灣的任務,文化總會最新上架的《匠人魂》系列影片,介紹這些守護臺灣生態的捍衛戰士。

 

 

最新的《匠人魂》「外來種獵人」,主角是來自南投信義鄉的布農族獵人全志祥,從小在山中長大,熟悉林區,但看見父母親以務農及打獵維生,覺得沒有前途而投身軍旅,軍旅生涯使全志祥體能卓越、槍法出眾,十年退伍後,擔任私人保鑣,然而在父親打獵歸途中驟逝後,他一度遠離山林,不願涉足曾無比熟悉的林區,直到多年後才再次踏上獵徑。為了能於封山期間自由進出,他轉任林業保育署高山協作,後來在農業部請託下,重拾獵槍、加入外來種獵人行列,曾任憲兵特勤隊射擊教官,結合從小父親帶他在山林打獵的經驗,全志祥成為獵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實踐「守護山林」的信念。

 

跟著鏡頭,觀眾可見他手持自製獵槍、潛行田野,憑著對動物習性的敏銳觀察與過人身手,執行每一場與時間競賽的任務。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場獵捕行動,更是守護家園的延續。從埃及聖䴉到綠鬣蜥,全志祥都是以尊重生命為前提,他會藉由觀察痕跡判斷其藏匿點,並盡量以最能降低獵物痛苦的方式迅速執行。他強調,部落耆老的狩獵傳統從不輕易開槍,一旦擊中獵物就必定會設法取回,這份對生命與大自然的敬畏,轉化為他執行任務時的謹慎與沉著。

 

儘管移除的工作也伴隨著無數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但全志祥以布農族祖訓調整心態,將任務視為延續生命與文化的方式。從部落走到鄉野,他融合了獵人的身分以及軍人的使命感,穿梭水陸邊界,用實際的行動捍衛臺灣的生態平衡。短短一年,移除1萬8千多隻的埃及聖䴉,目前所剩不到80隻,兩年內,彰化二林鎮農地的綠鬣蜥也大幅減少。

 

文總自2017年起推出《匠人魂》系列影片,至今已邁入第8年,目的在分享並深刻描寫所有在臺灣奉獻專業技藝的匠人及其精神。文總秘書長李厚慶表示,埃及聖䴉及綠鬣蜥,皆為有心人士引入臺灣後,遭惡意棄養並大量繁殖的代表生物,並嚴重影響了臺灣原有的生態鏈和產業經濟。也正因如此,更顯得這批全臺僅有十組的「外來種獵人」有著多麼重要的使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