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全國終身教育行政會議」26、27日兩天在南投縣舉行,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在開幕致詞時提到,我國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教育部積極推出「第三人生大學」、「終身學習票券」及「終身學習資源平臺」三大措施,希望在中央與地方攜手下,帶起終身學習的風潮,讓臺灣尚勇,樂齡尚強。
為期兩天的全國終身教育行政會議,在濁水溪社區大學的合唱團優美歌聲中揭開序幕。教育部梁學政司長在開幕致詞中,首先肯定地方政府對於終身教育業務持續精進,共同為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而努力,也說明在2025年,我國邁入「超高齡社會」,教育部推出「第三人生大學」、「終身學習票券」、「終身學習資源平臺」等三大措施。
梁學政司長提到,在迎向2025年推出「第三人生大學」,他進一步說明,不論社大或是樂大,在過去终身學習屬於非正規學位;但是根據統計,我國55歲以上的民眾,54%沒有大學學歷,「第三人生大學」屬於正規教育,有學位、有學籍,希望提供多元途徑給民眾。
梁學政司長說,過去18歲以下的教育屬於國民教育,18-30歲則是大學學、碩、博,30歲以上則是終身學習領域;而這個年齡層最廣,過去重視學校教育,未來會慢慢轉向終身學習時代來臨。
其次,教育部推出「終身學習票券」,今年推出2萬張終身學習券,但是當時社會大眾有77萬人次參與抽獎,中獎率0.73%,成功吸引社會大眾的關注。
再者,教育部也建置「終身學習資源平臺」,终身學習管道多元,不論中央地方或跨部會,都有許多終身學習資源,希望透過平台,讓有意終身學習的民眾能找到相對應資源。
梁學政司長說,面對2025超高齡社會,他希望中央與地方多點對話,多點溝通,攜手帶起終身學習的風潮,讓臺灣社會更好,讓臺灣尚勇,樂齡尚強。
南投縣政府教育處王淑玲處長也提到,南投的終身學習落實各項計畫中,在各社區、據點以及跨單位資源整合,從年少到老年,要給民眾更好學習機會,也從社區、產業、觀光一起做,讓大家看見城市更具文化底蘊。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所有學習機會都在據點扎根。
「114年全國終身教育行政會議」重點聚焦「樂齡學習中心與學校的融合實踐」與「超高齡社會與終身學習」,希望透過實務工作者及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引導機關同仁了解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強化終身學習體制,營造友善終身學習環境,使民眾具備適應環境的彈性。
會議由梁學政司長說明教育部終身學習政策發展,分享終身學習推動成果及未來發展重點;另外,邀請多位實務工作者及專家學者,聚焦討論與分享終身學習重要議題。
26日由南投縣政府王淑玲處長分享終身學習推動成果,及濁水溪社區大學湯愛琴教師分享特色課程;接著高雄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吳雅茹主任分享「世代同行的校園力量:樂齡學習中心與學校的融合實踐」,聚焦終身學習現場推動狀況,以及邀請國立臺北大學曾敏傑教授,引領機關同仁探討「超高齡社會與終身學習」,了解高齡化帶來的影響及因應方案。
27日的「學習型城市計畫分享」,邀請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夏治強科長、南投縣政府陳秋雅科長,及參與推動「第2期鼓勵職場推動家庭教育試辦計畫」的財團法人研揚文教基金會楊煥晨執行長,重點分享學習型城市及家庭教育計畫推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