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114年教育部師鐸獎中港國小林涵容老師,在14年教學生涯中,始終以熱情與責任感,陪伴孩子在藝術中探索自我、勇敢表達。即使在懷孕期間因妊娠不適必須休養在家,她仍透過視訊方式持續指導學生,從不曾放下教學工作。這份對教育使命堅持,正是她獲獎最佳寫照。老師用藝術陪伴孩子,用熱情點亮教育現場。
談到成為老師契機,林涵容老師提及自小展現藝術天賦,父母的鼓勵、外公是美術老師的薰陶,讓她從小走上藝術之路。真正決定投身教育,則是在大學期間的畫室教學經驗。她回憶:「看到孩子們完成作品時的笑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想把藝術帶進更多孩子的生命。」這份初心,讓她報考師資培訓,從此走上小學教育之路。
在林涵容老師的課堂裡,藝術從不侷限於紙筆之間。她設計的課程結合戶外活動與影像藝術,例如「錯位攝影」課程,常讓平時難以專心的高年級學生眼睛為之一亮,展現創造力與專注力。她認為,藝術教育不只是技術的訓練,更是打開想像、勇於表達自我的窗口。
其中,長達十年的「隧道書裡的新鮮事」課程,是林老師的代表作。課程透過多層次立體結構,引導學生建立空間思維。從最初的森林主題,到後來融合生活經驗、社會議題甚至國際新聞事件,孩子們的創作主題多元而深刻,從寵物店、地震後的維冠大樓,到日本前首相遇刺的新聞事件,皆成為藝術作品的靈感。透過這樣的課程,學生不僅提升藝術技能,更學會用作品表達情感與觀點,建立自信。
而她也觀察到,疫情之後許多孩子表達情感能力受到影響。因此特別注重透過藝術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學會合作。當孩子將個人興趣,如電玩場景融入作品時,她總是欣然接納並鼓勵勇敢表達。這份包容,不僅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也促進師生間信任,讓藝術成為心靈的出口。
除了帶領孩子們探索藝術世界,老師也願意把力量分享給其他老師,創辦「玩美社群」,每月舉辦一次聚會,讓教師們交流藝術課程與手作技巧,包括藍染、手工皂、黏土飾品等。社群不僅提供專業成長的平臺,也成為教師紓壓與互相支持的空間,進一步營造校園濃厚的藝術氛圍。
老師的課程也經常跨域融合,設計「蒙娜麗莎遊臺灣」課程,引導學生創意發想,透過水墨想像蒙娜麗莎化身為三太子、邀請蒙娜麗莎來臺灣玩並戴上中秋柚子帽,甚至穿上客家花布。這樣的創意活動,不僅激發孩子無限想像,也讓學生在藝術中建立文化認同,將西方經典與臺灣在地元素巧妙結合。
中港國小校長李後榮表示,林涵容老師的得獎不只是個人榮耀,更象徵整個教師團隊的努力與肯定。學校長期推動情緒教育與跨域學習,創客課程將科技融入藝術,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獲獎。校長強調,教育核心在於培養孩子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鼓勵教師從「跟隨者」成長為「領導者」,最終成為「分享者」,共同推動教育專業。展望未來,校長希望更多學生能透過PBL(主題導向學習)模式,將戶外教育納入課程,在「玩中學」的過程中,獲得紮實而真實的學習經驗。
14年的教學生涯裡,林涵容老師以藝術陪伴孩子成長,也用熱情點亮教育現場。她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心靈的交流與啟發;一支畫筆,足以劃開封閉的心靈,讓孩子的眼睛重新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