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去年擴大暑期修課,學生不需繳交學分費,即能善用暑期進行多元學習,今年更呼應半導體產業趨勢,首度開設為期兩週的「半導體與人工智慧」暑期密集課程,並與台積電合作,協助學子搭起跨國共學橋樑,吸引熊本大學與熊本縣立大學28位學生報名參加,返國後修課學分可獲母校採計,讓臺日一同攜手培育國際半導體人才。
課程由臺師大理學院、科技與工程學院多位教師合授,內容涵蓋半導體的基礎理論、積體電路設計及人工智慧AIoT的實作應用,也安排參訪台積電、筑波醫電等企業。同時與國語教學中心合作,舉辦「第一屆世界青年半導體與人工智慧暑期研習」,參與學生除了日本兩所大學學生外,也有來自校內各科系的學生及臺科大印尼學生共計49人,齊聚臺師大校園,營造國際共學環境。
課程也因應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廠,以及國際半導體供應鏈佈局趨勢,課程全部採用全英文授課進行,並搭配基礎華語學習、臺灣文化認識、文化參訪等活動,校方也安排臺師大學生擔任學伴,並以分組形式,讓各國學生擁有討論、交流的機會,共同學習半導體產業知識之餘,也能建立跨越國籍的情誼。
科工學院院長洪翊軒表示,臺師大自111學年度正式實施學期16週制度,而暑期密集課程正好能配合日本學生時間。另外,由於七月曾於熊本大學與熊本縣立大學進行招生與互動。兩校有許多學生這次均有來台。他們當時展現積極進取與主動發問態度,讓洪院長印象深刻。
這也是首次由熊本大學及熊本縣立大學組成28位學生,大規模來臺參加兩週暑期進修課程。熊本大學情報融合學環(School of informatics)二年級的快晴岡村(Okamura KAISEI)認為,臺灣在半導體領域非常先進,還擁有台積電這麼大規模的公司,希望未來能在台積電任職,不過課程對他來說有點吃力,相較日本一堂課多為90分鐘,臺灣則規劃3小時,因此需要全神貫注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