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氣象署推AI海浪預警系統 防範瘋狗浪奪命

2025-08-20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氣象署推AI海浪預警系統 防範瘋狗浪奪命

氣象署推AI海浪預警系統 防範瘋狗浪奪命

為了提升國人海域遊憩安全,中央氣象署今天(20日)舉辦「AI守浪・預見風險-海岸異常波浪早期預警」記者會,正式發表智慧海象預報的最新成果,以岸邊光學攝影機蒐集影像,結合AI預測技術,推算未來24小時發生機率,今年6月已於東北角及北海岸風景區應用,預計年底完成全臺建置。

 

自2000年以來臺灣已發生400多起瘋狗浪,750人遭捲入海中,不少人因此喪命,因浪潮突襲防波堤與岸邊,危險難防,且全臺都有可能發生,東半部比西半部頻繁,其中,最常發生在基隆碧砂、新北貢寮、宜蘭、花蓮及澎湖地區。氣象署海象氣候組長潘琦表示,氣象署自2017年與成大合作,用AI與高速電腦找出異常波浪模式,並於今年6月試辦「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以提前12至24小時預警。

 

潘琦主任說,氣象署利用新興的AI技術,建立了一套環臺近岸異常波浪的光學觀測系統,在本島15個濱海縣市都至少有建立一座異常波浪的影像監測站,持續不間斷地蒐集影像的資訊,建置案例的資料庫,提供AI模型做訓練,完成海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能夠提供未來24小時早期預警瘋狗浪發生的風險機率,預計年底可以完成全臺16個濱海縣市的海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

 

氣象署副署長馮欽賜表示,臺灣是海洋國家,過去10多年政府倡議民眾親近海、進入海、從事海洋活動,但從事海洋活動容易遇到無法預期風險,其中沿岸海象就是一大潛在風險。瘋狗浪經常伴隨外海長浪,產生時間地點與環境及細微變化有關,利用AI資料分析及電腦監測能有效強化預警。

 

氣象署表示,未來也希望這些「住在海邊」的攝影機,能邊拍邊判斷是否有瘋狗浪的前兆,並提前發出警報,同時也期盼與更多單位合作,讓民眾在親海、近海的同時,也能安全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