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為了確保血液及血液製劑的品質與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據「國血國用」衛生政策及「112-115年度血液製劑發展方案」,持續精進捐血機構品質管理,並定期辦理捐血機構訪查及血液製劑檢查,使血液採集到血品供應的各項環節,皆受到完善監督與管理。
血液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有限資源,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邱文銹表示,品質把關相當重要,食藥署會分兩個環節監督管理。首先是醫療用血主要會是透過捐血機構的訪查來做管理,另外捐血機構訪查的範圍會包括捐血中心、捐血站、捐血室、捐血車等在訪查範圍之內,第二是在血漿原料自備跟血液製劑廠的監督管理,包括血液製劑的品項,像是免疫球蛋白、血清白蛋白、第八凝血因子注射劑、第九凝血因子注射劑常見的品項。
邱文銹科長表示,血液製劑分為前段的全血處理做成血漿原料,後端近一步加工變成血液製劑,過程中採用藥品的方式來把關,透過嚴謹標準確保血液製造的製造品質,讓捐血到用血,每一步都在完善規範之下,保障民眾用血的安全與健康。
根據臺灣血液基金會統計,113年國內捐血率達到7.8%,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水準,顯示臺灣為醫療用血自給自足的國家。為確保國血國用的品質,食藥署辦理捐血機構訪查及血液製劑檢查,以及捐血機構從業人員教育訓練,協助捐血機構精進各項作業流程與品質管理優化,並蒐集捐血機構設置標準的國際趨勢及落實檢查接軌國際,致力於打造更完善的捐血環境,保障國人使用血品與血液製劑的品質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