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大、政大、師大等多所大學新聞與傳播科系的師生指出,大型科技平台如 Google、Meta 長期無償使用新聞內容,卻賺走龐大流量與廣告收益,使臺灣新聞業走向衰退邊緣。因此他們共同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新聞議價法》,並納入「新聞基金」機制,確保新聞報導的獨立性、專業性與公共性,為守護民主與公共利益奠下基石。
輔大新聞系畢業生郭思嫺表示,Google、Meta等跨國數位平臺,長期免費使用本地媒體產製的新聞內容,吸引用戶並壟斷廣告收入,導致資金流向平臺,新聞工作者卻越來越窮。從2012到2023年臺灣數位廣告成長五倍,達到610億元,但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卻腰斬,從425億掉到210億元,媒體沒錢就砍預算、減人力,記者薪水低、工時長、查證不周,導致越來越多人離開行業,最終受害的是民眾的知情權、民主的監督力量。
郭思嫺說,現在是時候改變,支持推動《新聞議價法》,將強制跨國平臺為使用新聞內容付費,也呼籲政府成立政府基金,用公共資源支持優質、原創、地方、深度的報導,改善新聞工作者的勞動環境,讓新聞不再只是賠錢生意,而是守護民主的力量。
臺大新聞研究所學生黃家安表示,新聞業者賴以維生的廣告收入遭到跨國平臺壟斷,新聞媒體失去獨立的收入來源,在難以損益平衡下只能飲鴆止渴,追求流量與業配廣告,而許多第一線的記者往往在堅持新聞價值,以及向現實低頭之間心力交瘁。身為年輕人希望可以主動改變現況,即使只是一小步,希望推動《新聞議價法》,要求平臺將合理的利潤回推給新聞媒體,作為改善媒體體質的第一步,同時也希望成立新聞基金,支持原創的內容,以及為公共利益服務的獨立媒體與原創報導,期待大家一起努力改變臺灣的新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