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手作玩具的不同趣味,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與老松國小、中華民國遊戲協會合作,即日起至9月7日推出結合STEAM與遊戲創作的「遊戲的設計與玩具的再生—玩具魔法師」特展,以「再生、創造、設計」為主題,五大主題展區展示玩具如何整合回收材料進行遊戲設計與創作,延續孩子們的情感連結與遊戲價值,並促進他們的學習與探索,現場也有玩具體驗區,讓大小朋友放下3C產品,一起挑戰趣味玩具。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表示,本次展覽共分為五大主題展區包括:「時間的魔法」、「智慧的魔法」、「搜索的魔法」、「愛的魔法」與「發明的魔法」,一共展出超過20件再生作品與遊戲體驗設計,都是「玩具魔法師」李昇兩老師獨一無二的創作。李昇兩老師說明,他把回收玩具的可用零件,重新組裝成具有科學教育意義的玩具,讓孩子在動手玩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物理知識。展場中的「浮沉子」、「投籃吹風機」等玩具,都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也有不少孩子回家後也效法他拿著玩具七拼八湊,組裝成新的玩具,不但能啟發孩子動手做的能力,也增進孩子對工具和材料的應用能力。
體驗展場玩具的新北市樂利國小學生謝毓表示,最好玩的是「投籃吹風機」,要用吹風機的風力導引乒乓球穿過鐵框,相當具有挑戰性。她認為,這裡很多玩具應用了和自然課所學過的科學知識,包括浮力、磁力和摩擦力等,收穫很多。另外,她也表示,玩具壞了也不用丟掉,可以發揮創意改造成新的玩具,不但能延續對玩具的情感,玩具也變得更具創新和趣味。
北市大附小學生張宇翔表示,他覺得展場最好玩的是魔術鐵環,考驗手眼協調性,也深具挑戰性。他也認為,用回收玩具所製成的環保玩具深具意義,這些玩具不只是可以玩,還能學到科學原理,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負責策展與設計規劃的中華民國遊戲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君英表示,期望透過這次特展,讓孩子理解到壞掉的玩具修理後還可繼續玩;即使無法修復,也能透過各種科學原理,加上3D列印、矽膠等材料,將剩餘零件創作成新玩具,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