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林麗瓊,深耕應用物理領域超過30年,聚焦尖端材料,以奈米技術開拓永續能源,更成立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委員會,向社會傳達女性研讀物理,可以讓人生更精采的故事,她在學術、科技領域的成就,讓她獲得第2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的殊榮。
國立臺灣大學林麗瓊教授在美國完成學業後,進入奇異公司任職,成為人生轉捩點,當時是奇異公司研發總部材料中心唯一的華裔女性,因為奇異公司的產品多元,強調實用與創新,讓她從物理領域,拓展到應用物理,發現學習科學,不僅是讓自己拔尖,更是有社會使命,把自己的知識應用在改善大眾的生活。
受到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的影響,她與先生陳貴賢博士自美返國,希望貢獻所學,在臺大凝態科學中心擔任副研究員,並一路晉升,期間她不僅與陳貴賢博士共同創立「尖端材料實驗室」,研發許多新穎的奈米材料,並應用在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與燃料等元件上,多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奈米線與奈米豆莢」,應用在先進光電子元件;矽奈米尖錐陣列具有蛾眼效應仿生結構,適用於半導體、絕緣體與金屬基板;開發奈米碳管與陣列式石墨烯牆,提升催化與傳導特性,具燃料電池與感測應用潛力,獲得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專利;利用二維材料,製造高效光觸媒,成功將二氧化碳於可見光下還原為低碳氫燃料,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並獲得國科會補助。
林麗瓊教授不僅在研究上屢屢突破,也不斷培育高階科研人才,積極拓展國際合作,促進學生的國際交流,提升學生的多元文化視野與國際競爭力,她不只關心研究,更關心人才培育,還有青年學子的人文素養。
而身為女性科學家,林麗瓊教授一路走來,向社會傳達女性科學家的精采表現,在臺大開設通識課「女科技人之多重宇宙」,以女科學家的困境與成就為教材,邀請STEAM領域傑出人士分享故事,鼓勵女學生投入科研;與其他女性物理學家共同創立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委員會,並擔任召集人,透過影片等多元方式,讓社會認識女性科學家的貢獻與精采。她也呼籲兩性共好,以期讓臺灣的學術環境更具包容性和啟發性。
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獎,林麗瓊教授肯定與感謝臺灣的學研環境進步。她同時也感謝感謝家人,也感謝團隊。因為學術研究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群人的共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