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立圖書館等共同舉辦的2025明日閱讀週正式啟動,活動自今天(4日)起到11日將分別在桃園、臺中、高雄、宜蘭四地舉行,集結全臺超過百位教育專家與教師,共同交流閱讀推動的成果與做法,希望推動家校共讀,取代手機育兒。
桃園市教育局局長劉仲成表示,只有家校共讀、親子共學,才能真正幫助孩子遠離螢幕依賴,重拾專注力與思考力。而政府這幾年對閱讀的投資越來越多,他擔任教育局長,最重要的責任是推廣閱讀,因此每年編列預算提供學校購書,並補足閱讀推動教師,讓各校都有專業教師協助推動。
2025明日閱讀週首場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集結北區多縣市教師與圖書館夥伴深入交流閱讀實踐。活動邀請中央大學教授廖長彥以「從故事到日常」為題演講,強調親師攜手的重要性。中壢與桃園分館主任分享「教育部閱讀推手獎推動案例分享」,展現圖書館與學校攜手推動閱讀的行動力。
另外,活動也聚焦教師教學現場實踐,包含雙語繪本與國際筆友計畫、幼兒與家庭閱讀經驗、MSSR自主閱讀模式,以及識字教育結合數學素養等創新教案,展現閱讀跨語言、跨年齡、跨領域的多元發展樣貌。
中央大學推動的「明日閱讀」運動已深耕十餘年,全臺超過2,100所中小學參與,近年更向下扎根幼兒園並推動「明日英文閱讀」,強調「身教、興趣、習慣」三核心,透過親師生共讀模式(MSSR)培養孩子紙本閱讀習慣。
國立中央大學國家講座教授陳德懷指出,讓手機成為育兒工具,是現代孩子面臨的最大風險。他強調紙本閱讀能有效提升專注力、深化理解與記憶,是面對AI浪潮不可或缺的能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