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北市仁愛國中三語課程 培養學生科技力與國際觀

2025-07-3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仁愛國中校長周婉玲說明三語課程的推動

仁愛國中校長周婉玲說明三語課程的推動

為培育具備未來競爭力的新世代人才,臺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三語課程」,結合中文、英文與程式語言三項核心能力,引導學生透過語言學習,培養資料蒐集、分析與程式設計能力,並能運用科技工具進行問題解析與創新應用。北市仁愛國中結合校內資訊、健體、藝文等多領域課程,導入三語學習模式,強化學生跨域整合思維與科技素養,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仁愛國中校長周婉玲表示,雙語教育是國際教育的基礎,而三語教育則是臺北市教育局的重要發展方向。仁愛國中在112學年度轉型為雙語教育學校,已有中外師協同教學的良好基礎,因應三語課程政策,進一步結合資訊課的程式語言教學,引導學生以5至6人為小組,進行跨科探究與實作,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創新解方,並以程式語言撰寫程式或開發應用,展現跨域成果。

 

周婉玲校長說明,學校教師積極投入課程設計,包括健體、藝文、綜合等10個領域教師運用雙語進行教學,並與資訊科教師合作,讓學生動手實作,將想法轉化為成果。例如童軍課設計露營班旗,童軍老師在課堂上以雙語講解,引導學生動手設計,接著在資訊課應用Scratch程式完成圖案。由於Scratch的操作語言本身即為英文,學生在過程中自然融入雙語學習,最後再於童軍課以英語發表成果與學習歷程,深具教育意義。

 

學生王先煜表示,程式語言與一般語言邏輯有所不同,較為嚴謹與制式,需要透過迴圈與指令反覆執行。當以中英雙語學習程式語言時,可以幫助更清楚理解程式結構與邏輯,發現其中的共通性,對學習非常有幫助。

 

學生蘇品瑄則表示,起初對程式語言不熟悉,操作上充滿挑戰,尤其需要將中文轉換成英文,再轉化為明確的程式指令,有時結果與預期不同,但在老師與同學的協助下,逐步克服難關,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

 

臺北市教育局指出,今(114)年上半年已啟動三語教育試辦計畫,核定19所國小辦理第一階段校內研習;在114學年度核定15所國中參與推動,預計將有2,127名學生受惠,提升語言與科技素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