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北市螢橋學子化身夢想行動家 號召同學一起撿垃圾

2025-07-2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北市螢橋國小6位學生組成「建樂社」,發想創新的撿垃圾行動,為校園垃圾減量

北市螢橋國小6位學生組成「建樂社」,發想創新的撿垃圾行動,為校園垃圾減量

有感於在校園角落常看見垃圾,臺北市螢橋國小學生組成「建樂社」,取「撿垃圾」的諧音,針對校園垃圾議題進行探究並提出減量策略,榮獲第五屆研華文教基金會「ACT夢想家-最強創意行動獎」,同時獲得1萬2千元的夢想執行獎金。

 

發起「減垃圾」行動的「建樂社」由蘇立婷、徐珩綦、鄭可晴、林芷璿、黃理慧、俞珮婕等6位學生組成。學生黃理慧表示,他們發現校園角落經常散落垃圾,為了解問題嚴重程度,團隊先進行垃圾熱點調查,將校園地圖分成6區,每人負責一區記錄垃圾量,並統計成熱點圖。結果顯示,垃圾以塑膠類最多,小田園與活動中心為垃圾最集中的區域。

 

調查後,建樂社訪談衛生組長及衛生隊成員,獲得認同與協助,一同規劃垃圾減量宣導活動。學生利用舊衣服與廢棄塑膠袋製作宣導海報,並手持行動手板向全校師生介紹本次行動與對應的聯合國SDGs目標。他們也整理國內外垃圾現況、分享調查成果,呼籲大家一起撿垃圾。宣導後,許多學生才驚覺校園垃圾比想像中還多。

 

為提升同學參與度,團隊在海報上設計互動遊戲,讓學生從中學習臺灣垃圾現況與資源循環概念。成員還帶著布海報與調查板訪問校內同學,發現不少人曾因一時方便而亂丟垃圾。一開始他們擔心大家不敢承認,但實際上承認的人比預期多,也願意聽取宣導內容。

 

建樂社更進一步號召全校師生一起實際撿垃圾,透過行動讓大家了解維持校園整潔的重要。一組學生甚至撿滿了一畚箕的垃圾,活動也獲得熱烈響應。學生黃理慧表示,雖然撿到的垃圾數量看起來多,實際秤重卻很輕,大多是塑膠袋與糖果包裝紙。這讓大家意識到即便是體積小的垃圾,也會對環境造成長遠影響。行動過後,許多同學開始主動撿拾垃圾,關注校園環境整潔。

 

建樂社表示,參與「ACT夢想家」後深刻體會解決問題的不易,過程需經多次討論與修正,才能讓改變發生。這次行動不僅讓校園變得更乾淨,也讓成員們成為真正的「行動家」,未來希望能帶動更多人一起減垃圾,守護校園環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