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勤前教育與誠心祈禱,臺中市和平國中12位九年級學生晚間在部落獵人帶領下,進入南勢部落的泰雅族傳統獵場,進行夜間狩獵學習夏令營,遵守泰雅Gaga精神的傳統獵人規範,復刻傳統部落團結分享的美好文化,用傳統文化教育年輕人尊重自然。
和平國中位處泰雅族原鄉和平區,今年繼續去年暑假攜手南勢部落成立的人人守護山林協會(PKLAHANG RRGYAX SSQULIQ),展開夜間狩獵校外教學夏令營,讓學生從部落生活中,習得祖先充滿智慧的生活文化與價值觀,建立對傳統與環境的尊重。
夜間狩獵行動從晚上7點開始,獵人團在傳統家屋內教導現代狩獵法規,以及獵槍安全使用規範後,男性夥伴於晚間8點出發,歷時2小時的狩獵活動,大家順利平安返校,獵人團與師生共獵獲2隻山羌。
走在漆黑獵徑,不少動物為伴,但是遇到百步蛇,還是很緊張。九年級學生黃文安說,參加在獵人營學習如處理物獵物,也了解上山前禁忌,例如上山時不能隨便開玩笑。
黃文安是泰雅族人,他說,在泰雅族文化中,男生狩獵不只是生存所需,象徵成年禮的一部分。獵到二隻山羌,黃文安說,很開心,因為代表的不只是成功狩獵,更代表學習祖先智慧時邁出重要的一步。
和平國中九年級學生范品謙是布農族人,透過獵人營,他學習狩獵相關的的知識文化,還有過去和現在法律對原住民狩獵規定的不同,讓他受益良多。
校長葉天喜表示,今年再次與人人守護山林協會合作,是校方文化課程的特色。部落族人不僅是教學的夥伴,更是守護山林的行動者;他們運用世代累積的傳統知識與狩獵智慧,在實踐文化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育,彰顯原住民族對臺灣山林環境教育的貢獻。
校長葉天喜說,和平國中泰雅文化課程持續深化原住民族文化教育,並常輔以戶外實作,如漁獵、織布與族語應用等,希望透過實境教學,營造和平國中成為推廣泰雅文化與全民原教的新據點。
夜間狩獵行動從晚上7點開始,獵人團先在傳統家屋內教導現代狩獵法規,以及獵槍安全使用規範。人人守護山林協會總幹事黃國政表示,原住民自製獵槍新辦法已於114年3月15日上路,目的在保障原住民以安全合法狩獵工具從事狩獵活動,族人應該知悉法令,依法維護原住民族傳統祭儀、部落族群的重要活動。
南勢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明哲則說,原住民上山狩獵是祖先傳承的傳統生活方式,就如同漢人生活中進廟拜拜一般自然。接著由協會黃總幹事頒授獵人證給和平國中范志傑主任等3位教職員,代表學校與部落在傳統文化教育上更緊密的結合。
夜間狩獵活動經過勤前教育與誠心祈禱後,男性夥伴於晚間8點出發,懷著敬畏山林的心情啟程進入山。而根據泰雅傳統文化,男學生分組進入山林體驗狩獵,而女學生則留在學校內的傳統家屋內烹煮點心,體驗泰雅族祖先生活方式,女性須於日落前備餐、清晨織布等傳統家庭分工。
獵人們接著教導學生處理獵物及分肉,完成後在家屋內吃著女性夥伴備妥的點心,大家聊著狩獵與備餐的心得,現場伴隨著神聖的烤火,獵人、師生互動跟火一樣熱烈,復刻了傳統部落團結分享的美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