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史博館「陳國展版畫特展」登場 呈現戰後臺灣版畫藝術

2025-07-22 發佈 蘇瑞雯 臺北
文化部邀請民眾透過陳國展豐富深邃的創作,凝視臺灣版畫藝術的精神脈絡,回望這位深耕土地、細膩刻畫人生的藝術家的足跡。(史博館提供)

文化部邀請民眾透過陳國展豐富深邃的創作,凝視臺灣版畫藝術的精神脈絡,回望這位深耕土地、細膩刻畫人生的藝術家的足跡。(史博館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天(22日)舉辦「刻畫人生:陳國展版畫特展」開幕式,精選館藏40件作品展出,展覽即日起至9月28日,呈現已故藝術家陳國展於臺灣戰後版畫藝術中的關鍵地位,並回顧他在藝術教育、技法實驗與社會參與上的深遠貢獻。

 

文化部指出,陳國展(1937–2024)出生於屏東竹田鄉,自幼受宗教與鄉土文化薰陶,發展出獨具本土意識的藝術語彙。他先後師承池振周、張義雄、徐谷庵與蒲添生等名家,並與版畫大師陳庭詩、廖修平交流切磋,融合傳統精神與現代技法,創造出具東方底蘊的當代表現。

 

擅長銅蝕刻凹版技法的陳國展,靈活運用美柔汀、松香細點等方式,建構出兼具張力與細膩紋理的藝術語境。1974年,其作品〈房客〉與〈僵局〉分別入選省展與全國美展,自此獲獎不斷,並於1980至1982年間連續三屆獲臺灣省美展最高榮譽,成為「省展永久免審查藝術家」,為臺灣版畫發展寫下重要篇章。

 

史博館表示,此次展覽為「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之一,「大家」一詞既象徵觀眾,也代表藝壇大家。館方自1980年代起即陸續收藏陳國展版畫,典藏數達百件,反映其長年耕耘臺灣版畫藝術的深度與廣度。本次展出40件代表作,分為「夔線流轉」、「鄉土映象」、「社會洞察」與「域外風情」四大展區,循其創作脈絡梳理藝術歷程與文化關懷。

 

展覽同時融入淨零減碳理念,從設計、材料到推廣活動皆實踐永續精神。展期間將辦理「有版有眼・快藝生活」工作坊,更多展覽與活動詳情,可至國立歷史博物館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