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與公共參與素養,臺北市仁愛國中舉辦第二屆模擬聯合國會議,35位學生化身各國代表,針對全球關注的「Ocean Plastics-海洋塑膠廢棄物」議題,展開深度討論與跨文化思辨。校方表示,透過前導培訓課程,學生們在會議前利用Google Classroom自主完成背景閱讀、國家檔案報告與立場文件(Position Paper)的撰寫,展現高度的學習熱忱與充分準備,學生表現亮眼、收穫豐碩。
仁愛國中指出,本屆模擬聯合國會議由南投縣私立普台高中11位模聯經驗豐富的學生擔任主席團與Group Leaders,在會議第一日帶領仁愛學生進行模擬聯合國流程演練。除了各國家背景報告,學長姊們巧妙設計生活化議題,如「最好喝的手搖飲店」或「料理要不要加香菜」,幫助學生熟悉正式協商(Moderated Caucus)與非正式協商(Unmoderated Caucus)模式,建立溝通與討論的節奏。
仁愛國中表示,會議第二日,學生們身著正式服裝進入會場,展現對活動的尊重與專業態度。最終會議通過一份學生共同研擬與辯論的「減塑決議草案」,從材料創新、生物塑膠應用,到限制一次性塑膠、推廣替代品等多面向策略,展現學生對環境永續的關懷與跨國合作精神。這份草案也象徵模擬聯合國會議已成為仁愛國中推動國際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參與活動的仁愛國中學生表示,模聯訓練提升邏輯思維與辯論能力,也讓課堂知識在議題討論中具體應用,感受到與世界的真實連結。像是擔任巴西代表的學生透過AI協助完成立場報告,深入理解巴西的生態議題,也提升了表達與自信心。而首次參加參加模擬聯合國學生則分享,會議氛圍開放、互動熱烈,讓他學習多角度思考,並對代表國澳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第二次參與活動的學生則提到,經過充分準備與老師引導,更能投入討論,感受到模聯的挑戰與啟發,並鼓勵同儕積極參與、全心投入。
普台高中國際部吳旻娟副主任表示,學生每一次發言與提案,都是對未來負責的展現,期許大家能勇敢走出教室、放眼全球,思考如何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份子。仁愛國中周婉玲校長在活動開幕式上勉勵學生勇於嘗試、樂於學習,從討論與思辨中培養國際視野與協商表達能力。
仁愛國中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模擬聯合國會議等跨域學習與挑戰活動,厚植學生的全球素養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未來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