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主辦的「我是藝術家」畫展,即日起到7月29日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三樓藝廊盛大展出,本次展覽邀集近百位優秀的康復之友參與,呈現陶藝作品及多元媒材的平面畫作。藝術家們透過創作表達內在情感與對藝術的熱忱,並藉由作品與社會進行深度對話,傳遞他們在康復歷程中堅持不懈、精彩豐富的生命故事。
擔任策展人的八里療養院謝佩君職能治療師表示,「我是藝術家」畫展今年邁入第5屆,這是一個集結全臺精障康復之友的創作展覽,希望透過展覽,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精障者病友,他們不是只有生病,其實他們的生活中還充滿了很多色彩,透過創作,表達自己的內在世界和人生歷程。本屆展覽以「變色龍的旅行」為主題,象徵康復之友在社區融合過程中的轉變與適應,從身上斑斕多變的花紋,到在不同環境中學習調適。康復之友透過作品,傳達他們在對抗疾病過程中所遭遇到的酸甜苦辣,並獲得的支持力量。此外,康復之友從繪畫中探索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最後所找到個人的價值和社會的連結。
參展藝術家林少君曾因情緒問題就醫治療,他表示,8年多前發病時覺得很慌亂,在專業醫療協助下,病情逐漸穩定,並加入文山職能工作,持續發展個人在藝術創作的才能。高中就讀復興美工的陳少華表示,大學時因為躁鬱症發作而暫停學業,原本對繪畫沒有自信的他,在老師的鼓勵下重拾畫筆,進而復學進入華梵大學藝術系,讓他能持續追求藝術創作的夢想。這次他參展的作品之一《自信之舞》,畫著一隻滑行在水面上的海鷗正自信地舞動著,反映他的內心宛如海鷗在飛舞,自在地享受當下生活。林少君指出,透過繪畫能觸動他的情緒,藉此宣洩內心世界對平靜的渴望,並在心境修練和轉變過程中,達到身心平衡和協調。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李新民院長表示,藝術創作在康復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能穩定情緒、促進自我表達,更能強化人際互動與自我肯定。這次畫展更鼓勵康復之友親自與民眾交流創作理念,藉此拉近彼此距離,促進社會對康復者的理解與正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