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考試

114年分科測驗公民與社會 聚焦生活議題與核心素養

2025-07-12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臺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群,左起內湖高中李美萱老師、
成功高中蘇青葉老師、中山女高吳毓琳老師 (記者攝)

臺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群,左起內湖高中李美萱老師、 成功高中蘇青葉老師、中山女高吳毓琳老師 (記者攝)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考試今天(12日)進入第二天。最後一節考公民與社會,共有2萬266人報考,到考率為92.04%。臺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群認為,今年題目符合課綱精神,具鑑別度,在命題上跨領域趨勢明顯,學生需精熟所學知識與概念,同時對各種生活與時事議題著重觀察,才能確實分析與統整各項資訊,並進行邏輯推理;對於較不擅長閱讀理解及摘述能力的學生,答題上不易得分。

 

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說明,試題內容活潑且貼近生活,題材涵蓋街頭藝人表演規範、線上遊戲虛擬寶物、選舉不實訊息等日常議題,同時關注政府施政創新、數位民主、公寓電動車充電樁設置、外送員勞動權益等社會時事,結合生活與社會脈動,鼓勵學生以多元視角理解公民議題。

 

高中教師表示,此次試題設計重視探究學習能力,透過數據分析、文獻解讀及圖表判讀,評估學生觀察、分析與詮釋資料的能力,題材涵蓋女性障礙者勞動參與率、原住民族教育保障、經濟弱勢者健康權及失業率變動等重要社會議題。題型具有跨領域整合特性,促使學生運用政治、經濟、社會與法律知識綜合分析問題。

 

高中教師提到,試題中特別關注性別平等與處境不利群體權益保障,從女性障礙者雙重弱勢、母職對所得影響,到原住民族教育機會不均及外送員勞動保障,充分反映當代社會多元議題。試題除了與高中課程高度契合,更結合真實生活與社會議題,有助培養學生問題發現、資料分析及批判思考等核心素養。

 

高中教師指出,今年試題著重基本核心知識,但同時設計部分高階思維題,像是非選第33、38題,測驗學生的歸納推論能力。綜合題組則融合經濟、社會、政治及法律四大面向,透過生產可能曲線、公民運動及行政法原則等議題,展現命題深度與多元思辨能力。

 

高中教師強調,公民與社會科試題不僅考核知識,更希望培養學生面對複雜社會議題時,能夠具備多元思考與解決能力,為未來面對社會挑戰做好準備。

相關新聞